紡織博物館大樓外的廣場上響起當年的歌聲:
鋼花飛舞,列車飛奔,
我們工人力量無窮;
電線高架,布浪翻滾,
偉大的祖國紅光似錦。
哎嗨哎嗨,
寬廣的胸懷,裝進世界風雲……
許多參觀者步入紡織博物館。有不少路人也被這熱鬧的場景所吸引,一同進館參觀。歌聲把人們的思緒帶進當年:
……我們的肩膀,擔起曆史重任。
艱苦奮鬥,自力更生,
燦爛的陽光召喚我們前進!
柏琴仙因為剛才摸地麵,所以她的兩隻手掌上沾滿了灰塵。這時,靳巧巧來到柏琴仙的身邊,給她餐巾紙擦手,勸慰她:“柏師傅,時代發展了,有些東西隻好留在記憶裏了。”
柏蘭娟用一塊手帕給柏琴仙擦眼淚。
這時,一部私家轎車停在廣場邊,從車裏走下來的是馬霞。馬霞也來看展覽了。馬霞看見了廣場上的幾位熟悉的女工師傅,她都打了招呼,馬霞走到廣場一側,對靳巧巧說:“靳師傅,好久沒見麵了。”靳巧巧握著馬霞的手,說:“馬霞,你好嗎?”馬霞說“:蠻好。現在因為年紀增長的原因,我已經不再做空姐了。我現在在本航空公司地勤服務中心工作。這是我的新名片,以後靳師傅有什麼事可以打手機給我。”靳巧巧接過名片,見馬霞現在的職務是:滬上航空公司地勤服務中心培訓部副主任。馬霞說:“我昨天晚上看電視裏的新聞,知道今天上海紡織博物館開幕,我就匆匆趕來了。”這時,馬霞見已經失明的柏琴仙的臉上掛著淚痕,旁邊由一個陌生的姑娘陪著,馬霞就從車裏拿出一瓶鮮橙汁,說:“仙仙娘娘,我是馬霞,從前細紗車間裏的擋車工,你的晚輩。你喝些果汁。”她就把貼著花花綠綠商標的玻璃瓶起了蓋子,放進柏琴仙的手裏。柏琴仙摸索著接瓶子。靳巧巧幫她一下,又提醒說:“仙仙娘娘,當心瓶口,蓋子已經拿掉了。”
柏琴仙接過果汁瓶,對著嘴角,她喝了幾口,抹了抹嘴,說:“這瓶我們國棉廠大食堂裏煮的營養湯很好喝,味道真鮮,湯裏有蝦米、鹹肉、冬瓜、紫菜、蛋清,還有扁尖筍。我們紡織女工喝了渾身是勁,小馬,你真是一個好心人。”她說完就把瓶子還給了馬霞。然後,柏琴仙就舉起她的手撫摸起馬霞來,當柏琴仙摸到馬霞胸前佩戴的紅藍兩色斜紋的領結時,就蹙起眉頭,說:“咦,這是靳巧巧從前戴的大紅花,怎麼戴在你的身上花就變小了?”馬霞含笑不語。這時,靳巧巧想,柏琴仙如今年邁體虛,從前火熱的紡織工人的生活似乎已經從她的眼前永遠消逝。這次,上海紡織博物館開幕,她又聽到了許多當年的同事的聲音,柏琴仙的心情太激動了。靳巧巧朝馬霞使了個眼色,馬霞會意了,想用說其他事情來分散柏琴仙的注意力,就說:“琴仙娘娘,我和靳師傅一起用車子送你到旁邊點心店吃一些點心吧。”柏琴仙說“:啊,我這麼小的一部輪椅可以坐下這麼多的人,這是不是神話故事裏的一隻寶船啊?”靳巧巧說:“不是,仙仙娘娘,是馬霞用她自己開來的轎車。”柏琴仙搞明白了,但是她卻說“:現在,我不走,我還要上去參觀。不僅要參觀,我還要捐獻好多跟我們上海紡織行業有關的好東西。”靳巧巧和馬霞有些奇怪,柏琴仙要捐獻,可是她現在卻空著兩手,侄女推她前來的輪椅上麵也不見有什麼包裹啊。
就在這時,遠遠的駛來了一輛三輪黃魚車。柏琴仙說:“那是我的老公來了,他帶來了好多東西。他跟我結婚以後,從我們江蘇老家到上海來生活。他喜歡收廢品,那我就叫他特別注意收集那些我們紡織女工從前用過的東西,到手以後,不要扔掉也不要賣掉。每當一個個紡織新村因為市政建設要動拆遷,我就叫我老公去擺攤收購。我在家裏有空的時候,我就把這些紡織女工用過的東西一件一件地拿出來欣賞。我眼睛有了白內障,我用手摸摸這些東西,想想過去的辰光,心裏也是舒服的。”
這一行人帶著大包小包地進了博物館,上了電梯。館裏的領導迎出來,攙扶著柏琴仙的講解員顧方晴介紹說說:“柏奶奶,這位是我們博物館的領導。”柏琴仙說:“領導同誌,我是上海最老的紡織工人,我要為我們自己的行業博物館捐獻。”柏蘭娟、顧方晴、熊大魁,就一起把柏琴仙帶來的那些藏品拿出來。館領導一邊看,一邊高興地說:“這些東西都很有些年頭了,的確能夠反映出我們上海紡織行業從前的風貌。”
捐獻品中,有紡織廠老勞模的獎章、中蘇友好協會的會員證,有細紡車間機器上用的紗管、停經片。她還帶來了一隻大麻袋,裏麵裝的都是各家紡織廠裏從前給每個職工發的搪瓷大茶杯,體積都一般大小,都帶一隻把手,杯口邊緣一圈藍色細長條,白底上鮮豔的紅色字都印著各家不同序號的上海國棉廠的廠名,有的還印著紅五星;有的印著不同時期的字樣“:鼓足幹勁力爭上遊”,“抓革命促生產”,還有更早些時候的字樣:“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有楷體,有魏碑體;有的茶杯掉了幾塊搪瓷;有的茶杯在生鏽破損的地方,被柏琴仙叫老公熊大魁補好了。無一例外的是這些杯子裏都是深褐色的洗不幹淨的茶垢,畢竟使用的時間長久了。柏琴仙一隻一隻地往外拿,桌子上擺不下,沿牆邊放了一長溜,眾人都驚歎道:“真不容易,柏師傅收集到這麼多從前紡織工人用過的杯子。”這時,柏琴仙仿佛看見許多從前的同事都來了,有董招娣、施芳、陸小妹、馬霞、許麗婷……這時靳巧巧說:“時代在進步,世界各國的先進技術在發展,高科技成果在不斷湧現,呼喚創意,更新換代,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如此遭遇勢在難免。雖然我們經曆了大型國有棉紡廠的破產與倒閉,這種情況甚至給一些家庭的經濟與生活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但是,黨和政府是把我們普通勞動大眾時刻掛在心上的,對於那些生活特別困難的人們,全社會的愛心救助也在行動。姐妹們,青春是美好的,人生是寶貴的,上海也在建設得越來越美麗。讓我們抬起頭,朝前看,像從前在紡織廠努力勞動一樣,為構建美好的和諧社會作出新的貢獻。”
開館的第一天,紡織博物館的負責同誌見從四麵八方來了這麼多的紡織工人,盡情地瀏覽著這裏的景物,和熟人之間回顧著以往的歲月,流連忘返,從那些年長的女工的臉上依稀看到她們年青時秀麗純樸的痕跡。那些特地聘請來參加開館儀式的全國勞模和上海勞模們由現在的上海紡織控股集團公司做東,已經到附近的賓友酒家去赴宴了。紡織博物館的負責人笑容可掬地招呼大家說:“大家今天回到上海紡織博物館來,其實也就是回娘家了。今天中午,來參觀的所有同誌可以免費一人吃一份價值十元錢的盒飯,現在我們博物館就去訂飯了,請大家吃了便飯再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