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的交往,不可避免地要發生一些紛爭,紛爭實際上就是智力、體力和人心的競賽。而針對精於“厚黑”且凶殘無比的小人,我們可用“厚黑”與之相克,例如在自己與對方實力相差很大或實力相當的情況下,利用對方弱點,抓住時機,“出其不意,攻其無備”,往往能夠收到預想不到的效果。
當你遇到凶狠的家夥,身涉險境時,若與之硬拚,是以卵擊石,不如見機行事,巧與周旋,等對方戒備鬆懈或思想麻痹時。再發起突然襲擊,化險為夷。
有一位政界的朋友老劉,三十出頭就當上了物資局長。了解他的人都知道那可是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新崗位上,他再立新功,上級有意提拔他到計委主持工作。可是原計委主任不是盞省油燈,此人以陰險狡詐著稱而且在政界頗有背景。聽到風聲後,他便四下活動,對老劉橫加詆毀。老劉如果聽之任之,那麼計委主任的位子肯定坐不成了,而麵對麵競爭,老劉肯定不是這隻老狐狸的對手。
這時候,老劉就采用了“能而示之不能”的謀略,故意在這位計委主任麵前示弱,公開表示自己太年輕還需要鍛煉,還不具備統領一個大部門工作的能力。他還多次找原主任交流思想,甚至在上級宣布任命他為新計委主任的前一天晚上,他還在向這位老領導彙報自己對物資係統下一步工作的想法。
老主任還真被他的虛心和誠心感動了,以為他真的願意在物資局長的位置上繼續幹下去,也就不再擔心上級會考慮自己的工作調動了。直到新的任命宣布以後,他才恍然大悟,大呼上當。沒想到自己聰明一世,天天算計別人,而今卻栽在一個年輕晚輩手裏,“小河溝裏翻了船”。
老劉沒有以卵擊石,而是采取麻痹術,表麵肯定對方,使對方放鬆警惕,暗中不動聲色地活動,達到目的。在與人論辯時,避免以卵擊石,就要先假定對方的論點是對的,將計就計,順著對方的前提推理,最後得出荒謬的結論,這就是邏輯上的歸謬法,其最大的特點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加拿大前外交官切斯特·郎寧在參加議員競選時遭到一些人的反對,原因是他出生在中國,喝中國奶媽的奶長大的,身上具有中國人的血統。
朗寧用歸謬法駁斥了這種荒謬的觀點。他說:“我喝過中國奶媽的奶,這是事實。但是,喝過中國奶媽的奶就不具有加拿大人的血統了嗎?諸位先生,你們喝過加拿大的人乳就具有加拿大的血統了嗎?你們不是也喝過加拿大的牛奶嗎?那麼你們身上是不是也有加拿大牛的血統?進一步說,也許你們的長大不能光靠‘喝’,自然還得‘吃’,吃雞脯、吃豬排、吃羊腿,這樣,你們的血統實在是很難認定了。”
朗寧通過層層引申,由喝什麼奶就是什麼血統,推出吃什麼東西就是什麼血統的荒謬結論,從而讓對方的論點不攻自破。他如果不用這種方法駁斥,而大吵大鬧,麵對眾多對手,無疑以卵擊石。要贏對手,就得用對方的著兒破對方的著兒,而不是新造一“論點”去破對方的著兒,才能“和解共生”。
[識破厚黑點睛]
1.對於強者,不能硬碰,利用對方弱點,達到自己的目的。
2.“用子之矛攻子之盾”的策略,也可達到製伏對方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