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求人辦事方麵,新處世學有一套較好的辦法。
一、謙虛
在表達有關意思時不用“我”而使用其他比較謙虛的自我稱號,以免盛氣淩人,令人反感。例如:“晚輩失禮了,這點兒小事還要打攪先生。”
表示謙虛,這也是禮貌交往的一個重要原則,在比較正規的場合,尤其需要如此。
二、尊重對方
在表達有關意思時,使用指代詞等把時間、地點等方麵的視點推遠。例如:“那種事情用不了你多大勁兒。”
細細體會,使用指代詞確實比使用近指代詞顯得婉轉一些。
三、暗示自己非辦不可
就是在表達有關意思時把有關規定講述一下,而不使用直接指明對方的話語。例如:
“上頭規定這事由我負責,所以我非求你不可。”在為公務求人時,陳述規定是一種比較通行的做法。這比以個人的口氣發號施令要禮貌得多。在平常規勸人的時候,這種方法有時也適用。
四、不要做忘恩負義的人
在提出請求、願望等時,表示自己將對人非常感激,並且會銘記人家所做的一切。例如:“如蒙鼎力相助,我們將不勝感激。”“你的大恩大德,我們終生不忘。”
尊重別人的勞動,特別是重視別人對自己的幫助,這是人際交往的一條重要原則,應該在語言中表達出來。
五、表達自己左右為難的心態
就是使用自相矛盾的話把有關意思表達出來。例如:“我本來不想跟你提這事,可還是提了。”
回答人家的問話,有時表示肯定不好,表示否定也不好,使用模棱兩可的話比較合適。
六、用“反語”督促對方辦事
使用反語來表示親密的挪揄、暗暗的責備等,以免話語過分呆板,令人感到不大自在。例如:“你真會開玩笑!”(實際上對方不開玩笑)。“朋友找你幫忙,看你多熱心!”(實際上他很冷漠。)
反語要是使用得當,可以打破僵硬的對話氣氛,密切雙方關係並顯得比較輕鬆愉悅。
七、向對方討個主意
通過反問式修辭問句把有關意思表達出來,以免直陳己見,顯得缺乏涵養。例如:“我能怎麼辦呢?”(比較:事情太糟了,我什麼辦法也沒有。)
在有些語言場合,使用反問式的疑問句確實比直陳胸臆要委婉、得體一些。
八、間接地表達看法
就是使用含有多種解釋的話語,把有關看法間接地表達出來,以免直接與對方產生分歧,例如:“這可是一種見仁見智的事情。”(你說好也行,你說不好也行。)
對某件事發表意見,在不清楚對方觀點和態度的情況下,最好不要隨意表態。含糊一點兒,靈活一點兒,則可能更好些。
九、“含沙射影”地說明看法
就是用不點名道姓的辦法把有關意思表達出來,以免叫人麵子難下。例如:“好像有人在上麵卡我們。”(比較:這事是你幹的。)
在遇到有人故意刁難、請求對方高抬貴手時,不把事情點破,盡量照顧人家的麵子,是非常有益的。
十、將大事簡單化
就是使用籠而統之的話把有關建議或要求表示出來,避免吆來喝去,令人反感。
叫人做事,有時隻要講講必要性就可以了。如果加一點兒鼓勵的詞語,效果則更好。
十一、訴苦以求助的方法
就是使用說半句留半句的方法把有關想法或要求表達出來,做到點到為止。例如:“我們公司已經半年沒發工資了。你們一下子收這麼多衛生費……”
直截了當阻止別人做某事是頗為令人惱火的,有時隻要把不好的可能性稍稍點一點,人家就很明白了。
[識破厚黑點睛]
1.語言上的技巧,可以使自己轉危為安、大事化小,暫時避開鋒芒。
2.什麼情況說什麼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