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關注湖北地區的文學狀況,積極推動湖北文學創作的發展,這也是湖北文學理論批評的突出特色。湖北學者對湖北本地區的文學創作傾注了大量的心血,不僅有王齊洲、王澤龍、王文初等學者寫作的湖北文學史的專著,湖北大學、江漢大學、長江大學還相繼成立了相關機構專門研究湖北文學。

(二)

湖北是文學大省,也是文學強省。在不同的曆史時期,湖北文學創作一直是學術界研究的重點。不僅文學創作在全國處於領先位置,湖北地區的文學理論批評也是中國文學理論批評的重要組成部分。湖北地區高校林立,從事文學理論批評研究的學者眾多。由於荊楚文化的熏陶,湖北文學理論批評有著獨到的特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和湖北的文學創作屢屢成為學界關注的重點不同的是,對湖北文學理論批評成果的研究鮮見。

建國50周年之際,於可訓主編了《湖北新時期文學大係·文學評論卷》(長江文藝出版社1999年),建國60周年,王又平編選了《同行·文學批評卷》(長江文藝出版社2009年),這是湖北文學理論批評較為係統完備的資料選編。對湖北文學理論批評成果的研究常常局限於單個著作的書評,而綜合研究基本處於拓荒階段。《新時期湖北文學流變》(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曾列有專章論說新時期湖北文學理論批評成果;何鎮邦曾有《新時期湖北文學理論批評一瞥》(2006年“現實主義精神與新時期湖北文學”論壇書麵發言)一文,從湖北文學基礎理論、湖北文學批評、湖北文學批評隊伍等三個方麵評說了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的湖北文學批評成就;卓力的《新時期湖北文學評論概述》(《鄖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年第2期)也對改革開放三十年的湖北文學理論批評發展有過綜合評述;周新民的《新世紀湖北文學批評掃描》(《文藝新觀察》,2008年第4期)是專門論述新世紀湖北文學批評成就的論文。但是總體看來,湖北文學理論批評成就研究基本上處於草創階段,湖北文學理論批評豐富的內涵和繁複的內容,並沒有得到充分的彰顯。為了係統地總結湖北文學理論批評成果,最終達到從總體上提升研究湖北文學、分析湖北文學優勢與特色的目的,為了進一步把湖北文學推向一個新的高度,我們特專門研究轉型期湖北文學理論批評。

由於湖北文學理論批評成果非常豐富,單篇論文汗牛充棟,專著數量龐大,可資借鑒的以往研究成果又非常有限,要對轉型時期湖北文學理論批評展開整體研究,難度不小。為了更好地客觀再現湖北文學理論批評的麵貌,科學總結湖北文學理論批評的成就,推動湖北文學理論批評邁向新的高度,我們在研究時,力爭遵循以下幾條原則:

(1)把轉型期的湖北文學理論批評置放到中國文學理論批評發展的大格局中去考察,以建立開放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批評體係作為總標尺,去衡量湖北文學理論批評的發展狀況、成就,甚至是不足。

(2)把轉型期湖北文學理論批評放到建國60年湖北文學理論批評發展的曆史長河之中,著力發現轉型期湖北文學理論批評的曆史階段性特征。

(3)以荊楚文化的現代轉型為參照,發現湖北文學理論批評的地域文化特點,力求闡明地域文化對湖北地區文學理論批評發展的推動和製約因素。

(4)具體研究中,考慮到湖北地區文學理論批評的著述數量眾多,也因為專著體係比較完備,內容也比較豐富,比較顯著地體現了湖北文學理論批評成就以及特色,我們主要以1992—2007年間的專著作為考察對象。

(5)宏觀考察與微觀分析相結合。我們一方麵注意從宏觀上去考察轉型期湖北文學理論批評的總體特征,發現湖北文學批評的地域性特點;另一方麵,注重對轉型期湖北文學理論批評專著的微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