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轉型期湖北地區各文體研究(7)(1 / 3)

最後,該書在論述先鋒小說的敘事法則時,觀點、角度新穎,論述言之成理。真實觀、時間觀和空間觀是先鋒作家三條基本的敘事法則。對於先鋒作家而言,他們的真實觀指的其實是“精神真實”,而現實則是“虛偽的現實”。這種真實觀直接決定了先鋒小說的敘事方式與敘事場景。在絕大部分先鋒作家筆下,敘事場景是超現實的,而且他們的敘事方式也集中在如何把現實事件轉化為精神事件,或者說,如何在敘事精神真實的過程中,顛覆現實主義小說的現實真實。在這一形式實驗中,餘華、蘇童、格非、孫甘露、殘雪等人的創作,最為典型地展現了精神真實的敘事法則,還深深影響了先鋒作家的時間觀念。在先鋒作家安排小說形式建構的創新試驗中,心理時間成為了組織小說敘事結構的重要元素,是心理時間顛覆了故事的現實秩序,並重組了先鋒小說的故事時間。同樣,真實觀念還影響了先鋒作家的空間觀念。組織先鋒小說形式試驗的空間元素,不是地域空間,而是人物個體洽合期間的生存空間。通過對生存空間的營構,先鋒作家使得故事發生的場所也沾染上了深重的精神氣息,並進而影響了先鋒小說的形式試驗。

綜上所述,從該書對中國20世紀80年代小說先鋒話語的研究結果來看,先鋒話語的形成與發展實與啟蒙思潮密切相關。先鋒小說的出現,不僅僅是西方現代主義影響中國當代小說的產物,也是當代社會思潮中啟蒙主義嬗變的結果。二者之間的結合,實際上從藝術表現與主題話語兩方麵促成了先鋒小說的出現。

總而言之,葉立文教授的專著《啟蒙視野中的先鋒小說》從“先鋒”話語的角度切入20世紀80年代小說,論析了中國80年代先鋒小說的自我生長機製和形成過程。作者思路清晰、思辨性強,顯示了深厚的理論功底和紮實的專業基本功,其科研能力和學術潛力令人稱讚。

四、湖北地區其他文體研究

轉型期湖北地區的散文、報告文學、電影文學研究也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充分體現了湖北地區文體研究的豐富性。本節選取《〈左傳〉人物論稿》、《走過世紀門》、《電影敘事學:理論和實例》,分別呈現湖北地區在散文研究、報告文學研究、電影藝術研究上的實績與特色。

(一)《〈左傳〉人物論稿》:《左傳》人物研究的新創獲何新文先生的新著《〈左傳〉人物論稿》(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版,以下簡稱《論稿》),還原了《左傳》作為曆史文學巨著的本來麵目,係統地梳理、總結了《左傳》的寫人藝術,為新時代文學在塑造人物形象時提供了有益的借鑒。何先生很早就致力於《左傳》寫人藝術的研究。上世紀80年代初他在華中師院攻讀碩士學位時,就在導師石聲淮先生的指導下,完成了題為《〈左傳〉寫人略論》的碩士論文。其後又先後發表過《〈左傳〉的寫人藝術》、《楚靈王論》、《鄭莊公新論》等一係列文章,筆耕不輟。最後積20餘年之力推出這部《論稿》,成為到目前為止學界在《左傳》人物研究上的最新創獲。

《論稿》站在時代的高度觀照春秋這個風起雲湧的年代,敏銳地選取春秋時代思想解放浪潮中“‘人’的發現”這一角度,切入《左傳》人物研究。何先生認為,《左傳》是“中國曆史上第一部以人為描寫主體的曆史文學作品”,(何新文:《左傳·人物論稿》,中國社會,2004年,第1頁。)正是因為《左傳》作者重視“人”,文學人物長廊的大幕才由此開啟,中國古典文學也從此揭開了輝煌的一頁。《論稿》采取的是整體鳥瞰與點麵結合的結構模式,極具匠心。全書共分五章:第一章《緒言》是關於《左傳》作者、時代背景、體例、思想內容及流傳與研究等問題的介紹,簡明扼要;第二章《人的發現與文的新變》論述了春秋時代“人”的發現以及由此而發生的文學藝術的新變,提出了《左傳》以“寫人為中心”這一觀點;第三章《〈左傳〉寫人藝術總論》從整體著眼論述《左傳》敘寫人物的藝術成就與影響,並總結了從古至今《左傳》人物研究的狀況;第四章《〈左傳〉人物形象係列論》,分別剖析了“周天子”、“霸主與明君”、“賢大夫與名臣”、“勇士”、“平民”及“女性”等七類人物形象,分析了係列人物的共性,更突出了他們各自的特性;《論稿》的最後一章是《〈左傳〉人物專論》,作者選取了鄭莊公、晉文公、秦穆公、楚靈王、子產、晏嬰、叔向及孔子等八個個性鮮明的人物作為個案,條分縷析,真實地還原了曆史人物的本來麵目,其中閃現的真知灼見,體現了何先生求實存真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