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見的湖北文學研究基本上拘囿於湖北的文學創作,而湖北的文學理論批評研究稀少。但是,湖北的文學理論批評在全國占據著極為重要的位置。這是促使我去研究湖北文學理論批評的重要原因。

關於湖北文學理論批評,我們常常聽到一些評價,諸如沒有提出獨領風騷的文論概念、體係;沒有出現文學理論批評的國家級的領軍人物,沒有北京、上海文學理論批評的銳氣等。誠然,上述見解有一定的合理之處。這些“意見”建立的評價標準是把那些能“引領”一個時期的文學理論批評的風潮作為評價標準。但是,毋庸置疑的是,這種評價帶有過多的功利色彩,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一個時期的文學理論批評的貢獻與成就,應該要等到後續的曆史來評價,這種唯“新”概念下支配的評價標準,是否能接受曆史的檢驗,在我個人看來還是一件難以確認的事情。對於我們這些當代“身在此山中”的人來講,客觀地描述、評價湖北文學理論批評,才是更重要的事情。

不過,如果一定要對湖北文學理論批評作出價值判斷的話,我個人的意見也許和其他學者有一定的差異。就我的看法而言,湖北的文學理論批評,尤其是轉型期以來湖北的文學理論批評獨有的特色,在當下中國,甚至在更遠的將來,它的生命力也許還是十分“旺盛”的。湖北文學理論批評對基礎文論的傾注熱情,對中國傳統文論思想的清理、傳統文論和當代文論的融合與溝通,包括對本地文學發展的關注等等幾個方麵,毫無疑問是非常具有特色的。另外,湖北學者紮實、踏實的研究態度,在當下學風浮躁的中國難道不值得我們珍視麼?

隨著和各地學者,包括和湖北本地學者交往的深入,我漸漸萌發了要研究湖北文學理論批評的願望。從收集資料到投入寫作,已經兩年多了。經過前期的準備,正式投入寫作是2008年2月份。參與這件工作的,除了我還有我的研究生們。記得那時候,我和我的研究生們十分投入這項工作。基於客觀呈現轉型期湖北文學理論批評的麵貌的考慮,也因為湖北學者的單篇論文過於浩瀚,也考慮到專著更能體現學者研究的係統性、完整性,我們以湖北地區學者的專著作為展開對象。

在具體研究的時候,我們研究的思路是:

1)調查1992年到2007年在湖北工作的學者,以及他們的著作出版狀況;2)收集學者們的著作,做通讀工夫;

3)接著在閱讀的基礎上,選出能代表轉型期湖北文學理論批評的著作,作細致、深入的研讀;4)以單書為單位,寫作書評;

5)對相對集中的問題,做一定的歸納。

這是我們在做這項工作的基本思路。我們的辦法似乎有些笨拙,但是希冀能客觀地敘述轉型期湖北文學理論批評的曆史狀況,中肯地作出我們的判斷。

這項工作,我們做得很辛苦。從2008年2月—2008年10月,我們每個星期一晚上集中。我們首先討論、評點上一周的寫作,然後,我對本周要寫作的學者及著作,作簡要介紹,提出寫作的基本問題。即使在暑假期間,這項工作也沒有中斷。很難得的是,這種笨拙的科研方式,我們堅持下來了。我的研究生們對這個苦差事也樂此不疲,充分享受到了、領略到了轉型期湖北文學理論批評的風采,也感受到了湖北學者的貢獻。此後,我們的工作方式得到了其他研究生的“羨慕”,先後有四名古代文學、文藝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的研究生參與。他們的加入,加快了研究的速度,各個不同專業的視角的碰撞,也提高了寫作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