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對中國的覬覦(3)(2 / 3)

中日現在的關係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同是國際大國的法國和美國之間的關係。美國人很討厭法國人總是拿國家曆史做文章,美國人覺得法國人是落伍貴族,自 大又 自 負 ,還 總 想 和 美 國一較高下。而法國人瞧不起美國人,把美國比做隻有幾百年曆史的暴發戶,法國人認為美國人太“窮”, 短短幾百年的曆史有何悠久可言?據說法國人走路的時候頭總是昂的高高的,因為他們背後屹立著盧浮宮,他們覺得自己很“富有”。如 果 問 有著強烈民族優越感的法國人用什麼樣的詞彙形容他們對美國的印象,他 最 多 想到 的是“強權”、“ 暴 力 ”、“ 種 族 歧 視 ” 等 ; 如 果 問 一個自負的美國人他腦子裏法國人的形象,他們會很不屑回答,甚至很有可能會回問你一句“法國在什麼地方”。時 代不斷變遷,卻很難洗刷掉民族之間存在的恩怨,糾紛和誤解需要經過長時間的交往、溝通才能撫平傷口,隻有站在現實利益的基礎上建立起理性的互惠互利關係,才是時代發展的必然。

中國人不斷湧起的反日情緒源於哪裏,又如何平息呢?這恐怕也是兩國人民急於知道也渴望解決的問題。

日本人普遍認為中國人過分在意半個多世紀以前發生的戰爭,在 戰爭已經過去這麼多年、對現代人沒有什麼影響的情況下,為什麼還要抓住日本的“把柄”不放呢?曆史問題也許正是中國人心理反日的根源所在,尤其是日本人把在戰爭中所犯下的罪行不斷美化,說成“麻煩”的做法,確實讓中國人難以忍受,更難理解日本人居然把侵略戰爭說成是幫助亞洲國家的解放戰爭。

日本對中國的侵略造成的傷害不是簡單的認錯就能痊愈的。這是一種罪行,絕不是錯誤,這不是根據中國人自身意識形態標準衡量的,而是按照國際民主、人權和自由的標準才下的定義。

中國人並不想讓現代日本人替他們的父輩贖罪,更不想讓日本人世世代代都背負侵略的罪名,隻是不想看到現在的日本青年受某些日本右翼輿論影響,形成他們的父輩為實現亞洲獨立而獻身的戰爭認識。

中國人希望與現在的日本民眾對曾經發生的曆史事實能夠達成共識,也希望能夠和日本世代交好,成為共同發展、攜手共進的“兄弟”夥伴。如果這樣的共識難以達成,就很難使兩國國民互相信任,兩國摩擦得以緩解,心理裂痕也很會越來越大。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和日本單一的大和民族有很多不同之處。中國有很多地方語言、南北觀念差距也很大,城鄉和區域之間經濟發展也很不平衡。不熟悉中國的日本人往往都是站在自己國家的角度來看待中國,把中國看成是一個和日本一樣都平均發展的整體,也很容易從中國的過去出發,認為現在的中國還是一種思想,一種聲音。他們看到北京、上海、深圳等中國經濟比較發達的城市,就說中國經濟已經發展到可以和日本競爭的程度了;看到中國某些不發達地區的情況,就 覺 得 中國還是那樣愚昧、貧窮和落後。看 到 網 上 亂 飛 的 帖 子 就 認 為 全 中國人都敵視日本,以為日本的對華政策將有什麼戰略性的變化。

中國社會和日本社會一樣,都是很講究人脈的,但是對於兩個國家來說,靠人脈來維持兩國關係似乎顯得有些脆弱,能維持兩國友好的真正基礎應該是在經濟上的互補互益。日本在資金、技術和管理上都有很大的優勢,對中國來講,日本的投資是必不可少的。中國作為一個製造基地,擁有無限供給的勞動力和迅速成長的消費市場,對日本的投資也會帶來巨大的利潤回報。所以,中日兩國在經濟貿易、社會發展等方麵的長期合作,對兩國人民都是有利的。日本的商界過去對中國消費眼光和消費潛力的低估,也對日本在華貿易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近年來,中國消費者反映日產數碼產品和汽車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配置與銷往歐美市場的配置不同,其中一些產品還出現了嚴重的質量問題,致使“日本製造”在中國的信譽大打折扣。所以,從這個角度看“抵製日貨”不單單是中國人盲目反日心理的體現,也是對日本差別政策的抗議。戰後日本經濟快速騰飛,亞洲經濟危機又把日本經濟拖入低穀,日本經濟發展持續低迷,日本人試圖通過大刀闊斧的改革,在企業製度等其他方麵盡快向美國靠攏。但是每一種製度都有它形成和發展的社會背景,並不是都適用於自己。日本企業實行“終身雇傭製”、“年幼序列製”、“ 企 業 內 工 會 製 ”已經出現了不適應全球化競爭加劇和年輕一代價值觀改變的現代社會。改革應該采取漸進的方式進行,以免產生舊的體製已經廢除、新體製還沒有生成的“製度真空”的局麵。

很多學者認為,日本近年來經濟發展勢頭趨向低迷,其主要原因是生產成本過高,影響了競爭力,而不是日本國內所說的技術、管理因素。要解決這個問題,隻能把握技術設計和銷售網絡,把生產放在海外。而且,對所謂的“產業空心化”也要有更新的認識,這也是資源得到有效配置的必然趨勢。日本不能以某一國的標準來衡量自己國家的發展,要走自己的經濟複興、發展之路,盲目的追隨別人隻會帶來相反的效果。在對外關係方麵,也不要一味地追隨別人,尤其是中日關係方麵,更應該從實際情況、自身利益出發,超越日美關係和中美關係附屬品的狀態。

在中國人眼裏,日本人的學習精神也是超強的。這種學習精神絲毫不影響他那極為強烈的自尊。在日本人眼裏這是不甘落後的表現,他隻想認真向你學習,等待有朝一日超過你。日本的這種向強者學習的優秀傳統把他從一個彈丸小國變成了現在的超級大國。當中國沒有可學習之處後,日本開始走“脫亞入歐”路線,向西方先進世界學習。當今時代,世界經濟增長的中心正在逐漸向亞太轉移,就像當初從歐洲向北美轉移一樣,而今天技術和信息傳播的加快會使轉移的速度大大加快。盡管還有人對這一觀點表示懷疑,但是近年來中國、印度、越南等中等國家經濟地快速增長和日本、韓國、新加坡等發達國家經濟的快速複蘇就足以證明這一點。“ 脫 亞 入 歐 ” 很 顯 然 已 經 不 符 合 現代 世界的發展實情,日本確實應該積極調整戰略,“ 回 歸 亞洲”了。日本的資本主義體製有與其相適應的現代民主製度。這種民主製度深受社會內部與人脈的影響。在社會組成的初級階段,在普選製度下,也是一黨長期執政,但是過了這個階段後,就開始了群雄爭霸的領導權的爭奪時期。在這樣社會體製下,領導人所進行的各項改革和調整,很難觸及社會上比較大的利益團體。亞洲一些國家在大選時議員大打出手的局麵就很能說明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