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二戰中日軍的表現就可以深深體會到這點。在 太平洋戰爭已經接近尾聲,日本敗局已定的時候,日本軍部依然強令衝繩島上的士兵負隅頑抗。日本人這種無謂抵抗,使得美軍傷亡慘重,這也最終迫使美國人決定使用原子彈。而原子彈的威力,幾乎使日本陷入滅族的漩渦中,這些無不是源於日本人的隻能勝不能敗的剛硬心態。本以為,曆史的經驗教訓可以使這個民族清醒過來。事實上卻並非如此。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英、中、蘇聯合發表的《波茨坦公告》以及在戰後對戰犯的審判,都已經對日本的侵略戰爭做出了公正嚴肅的曆史結論。日本本國,在戰後的1947年製定的《和平憲法》中的第九條,也明確指出了日本不可擁有海、陸、空軍及其他作戰部隊。這一切,似乎都已經表明了日本對其之前實行軍國主義和霸權主義的錯誤方針有了清晰的認識,所以才會進行了相應的法律規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已 經 碰 了 個 頭 破 血 流 的日本人,他們頑固堅持的等級觀念和征服世界的狂妄野心遭到史無前例地沉重打擊,被深深地埋了起來。當大家都以為日本已經接受教訓時,在21世紀的今天,竟又開始蠢蠢欲動,大膽觸及和挑戰一些世界曆史和世界人民已經公認的結論。
那些在世界人民看起來理所當然的事情,卻成為日本人挑戰的對象,這看起來似乎不合常理。而最讓人不能理解的是,那些不合常理的念頭,在許多日本人看來,似乎又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其實這恰恰是日本的傳統文化習俗的影響造成的。隻有深入淺出地分析日本人的強者意識產生的社會背景,才能更好地把握他們現今的一些政治、經濟的舉措,也才能很好地理解他們在國際舞台上的一些挑戰心態。按常理來看,日本人從近代開始,就與中國等亞洲國家一樣,飽受了西方列強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的欺淩。所謂感同身受,他們必然應該對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的那一套是很反感的才對。然而,出乎人們意料的是,他們卻走上了反動的道路。一直以來,日本就有“欺軟怕硬”思想,先對強者屈服,不放棄對弱者欺淩,盡可能通過弱者對更弱者的欺淩使自己成為強者是他們的慣用手法。在日本走上帝國主義道路之後,基本上就是奉行這一思路行事。在明治政府時期,這種行事的思路甚至還被奉為了基本國策。於是,在日本後來的侵華戰爭和發動全麵的世界大戰中,日本的戰略方針無不是圍繞這一思路。
戰後的日本,在與其他國家交往時,依然一副孤傲、冷淡的麵目。長期以來,在許多外國人心目中,日本人在與其他民族打交道時循規蹈矩、冷漠生硬。戰後的日本,一度埋首國內經濟的重建,雖然取得了輝煌的經濟成就,卻在與鄰裏關係的處理上,還是未能有什麼盡如人意的建樹。曾幾何時,日本民族的經濟成就雖然被世界所羨慕,但自始至終,日本人卻很難獲得其他民族的愛戴和尊敬。
戰敗後的日本國,元氣大傷,在還沒有真正恢複元氣之前,日本人能做的是什麼呢?他們當然再不會做使自己陷入萬劫不複的傻事,因為原子彈已經讓他們明白了這點。但是當他們再次崛起時,他們還願意依附強者的羽翼之下嗎?他們會不動取強者而代之的想法嗎?畢竟對於日本人來說,“日本人才是最好的”的觀念是根深蒂固的。放眼全球,從經濟實力而言,日本人完全能充當一個世界領導者。但其根深蒂固的島國心態,卻極大地影響到其政治影響力的發揮。不過不可否認,如果日本人固執地要在亞洲取勝,其擴張的能量倒是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輕視的。大膽斷言一句,當前日本的財富積累已經接近極限,想要有更大地突破更進一步,恐怕舉步維艱。冷眼細看,近十幾年來,日本持續出現經濟不景氣的狀態,這裏麵固然有國際經濟形勢變化的因素,但這也是日本經濟盛極而衰的必然反映。國 際 原 油 價 格 持續 飆 升 ,主 要 工 業 資 源 價 格 不 斷 上 漲 ,這 些 客 觀 的因素,都成為擺在意欲再次振興的日本人麵前亟待解決的難題。
回顧曆史,上個世紀20年代的日本,同樣出現了與現今頗為相似的情況,當時的日本人,選擇了“侵略”使自己更強的道路。而今,急於擺脫經濟困難的日本人,又會給自己選擇一條怎樣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