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勒斯是杜魯門政府的顧問,從1950年5月開始接手對日媾和問題。僅用了1個多月的時間,他就完成了一份長篇備忘錄,並將其交給了國務卿艾奇遜。在杜勒斯看來,日本剛好深處在亞洲共產黨的包圍圈中,美國若想遏製在日本的共產主義勢力,就必須讓日本實現軍事複興,並在其經濟複蘇的同時逐步實現撤軍,以便日本能夠成為聯合國的一員。為 此 美 國 必 須 先 聯 合 亞洲那些非共產主義國家的力量,和他們進行秘密會談。然後邀請遠東委員會以及日本曾經的交戰國——印度尼西亞、錫蘭、韓國、印度、中國、中國台灣的蔣介石政府召開預備會議,投票表決對日和約的事宜,隻要2br3的國家都同意了某一條款,那麼這一條款便可決定,中國的國民政府和共產黨政府如果意見一致,則兩張選票算作一張,如果產生分歧,則分開計票。預備會議計劃在 1950年夏末秋初時在美國的夏威夷召開。
與此同時,杜勒斯也積極和吉田茂商討媾和問題,杜勒斯以美國人特有的直接方式,詢問吉田茂對日本安全保障的看法,而吉田茂也還杜勒斯以日本人特有的曖昧,或拐彎抹角,或避重就輕,讓杜勒斯摸不著方向。吉田不想過早地就這一問題作出明確承諾。
但僅僅10多天後,南北朝鮮就爆發了戰爭,這一事件對日本影響匪淺,越來越多的日本人認為,日本若想得到美國的保護,就 必 須 主 動 將 日本的戰略要地貢獻給美軍作基地。吉田茂也更加堅定了自己曾經的看法,但他的表現卻依舊讓人難以捉摸,他似乎有意回避了締約後日本的安全問題,也似乎和大部分日本人一樣,希望日本能不再牽扯到世界上那些複雜紛繁的戰爭中去。
視共產主義如洪水猛獸的日本當然不希望和自己如此接近的朝鮮為共產主義大軍席卷,日本國內又開始滋生複活軍國主義的聲音。曾經的日本首相幣原重喜郎認為日本不應讓軍國主義再度複活,他 從 經 濟 的 角 度 進行分析,認為目前保障日本安全的最好辦法就是讓美軍繼續駐紮在日本,如 果 美 軍 在 這 個 時 候 撤 出 ,日本人便無力應對國內的共產主義者。
幣原繼續分析道,日本人向來對俄國沒有好感,如果俄國人進駐日本,日本人也不會像支持美國人那樣和俄國人合作,而 隻能造成大量日本人被殺的後果,但日本人是殺不盡的,軍事的勝利是暫時的勝利,其最終結果必定是失敗。因此,幣原認為日本可以采取消極抵抗的方法保障自己的安全,這樣一來也既不需要武裝自己,又無須美軍繼續駐紮,媾和上的難題也就不存在了。
杜勒斯對幣原的意見頗感驚奇,而實際上也絕少有日本人會有和幣原同樣的看法。1950年6月25日,在前蘇聯缺席的情況下,美國提出的要求朝鮮撤軍停戰的議案在聯合國安理會上得到通過。號召成員國援助韓國的提議也在前蘇聯缺席的情況下得以通過。得到了聯合國的授意,杜魯門政府很快做出反應,美國的海空軍迅速開往台灣海峽,5天之後,麥克阿瑟接到了由自己全權負責朝鮮地麵部隊的命令,必須讓朝鮮撤退到三八線。
7月,依舊是在蘇聯缺席的情況下,聯合國安理會號召各個成員國在美國的指揮下建立聯合國軍司令部,麥克阿瑟被任命為司令部的最高司令官。日本在這種情況下自然而然地成了美國的軍事據點。
駐紮在日本並計劃於不久後奔赴朝鮮的是美國的第八軍,由於沒有達到4個師的編製,這支部隊需要在日本進行訓練、補充裝備並集齊編製。當美國將主要精力集中在朝鮮時,沒有軍隊的日本就失去了安全保障,麥克阿瑟在專心投入朝鮮戰場前給吉田茂發去了新建議,建議他建立一支足以保障日本安全的國家警察預備隊並擴大海上保衛廳的力量。
吉田很快采納了麥克阿瑟的意見,很快製定並宣布在日本建立國家警察預備隊,不到 一個月的時間,便召集到7000多名隊員。1951年3月,一些日本軍人也被有限製地招募至警察預備隊中。
美軍在朝鮮戰場上的進展並不順利,一 路 退 至 了 韓 國 東 南 端 的 釜 山 。這 讓 久 經 沙 場的 麥克阿瑟懊惱不已,他不顧參謀長會議的反對,執意決定要在9月中旬登陸仁川。登陸成功了,麥克阿瑟乘勝追擊,一 舉 占 領 了 韓 國 全 境 ,並自信可以繼續銳不可當地北進。盡管美國政府好像也很讚同麥克阿瑟的計劃,但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卻並不這樣認為,他們強調,如 果 中國和前蘇聯不參與這場戰爭,麥克阿瑟將軍確實可以把戰場擴大到三八線以北。
美國的大軍一路北上,通行無阻,似乎真的可以順利占領全朝鮮,然而1950年10月,中國軍隊的介入則完全扭轉了戰場的形勢。這支在武器裝備上遠遠無法和聯合國大軍相比的龐大軍隊在渡過了鴨綠江後,立即讓美軍嚐到了失敗的滋味,美軍開始大規模地潰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