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田沒有想到鬆下幸之助立刻答應了自己的請求,他十分感激地說:“鬆下君,真是對不住了。至於那筆錢,我不著急,在您方便的時候再說也不遲。”就這樣,總經銷隻進行了合約的一半,就終止了。
吉田走後,井植歲男憤憤不平地說:“姐夫,你對他太客氣了。當初定下合同,就是為了防止雙方有什麼損害生意的舉動,現在世道不好了,吉田就單方麵撕毀合同,這也太不公平了吧。”
“這你就不懂了,”鬆下幸之助給年少氣盛的內弟解釋,“如果我利用合同逼迫吉田,隻能是兩敗俱傷。就算是把吉田逼得破產,對我們的雙燈用插座又有什麼好處?隻不過是讓東京的製造商們坐收漁利罷了。”
“姐夫,那我們現在該怎麼辦?現在工廠新添了設備和人員,所有人工都在全力生產,若是停產或減產,還可能使情形變得更糟。”井植歲男不甘心看著生意就這樣遭受打擊。
是啊,問題確實很棘手,這種情勢下,鬆下不得不做出選擇。
“那就靠咱們自己推銷啦!”鬆下幸之助說,“既然現在的生產已經形成規模,就沒有必要停下來。況且,咱們的產品品質過硬,而且大眾對產品又有那麼好的評價,不用怕,不會銷不出去的。”
就這樣,鬆下幸之助試探性地走上了獨立銷售的道路。
鬆下幸之助首先拜訪了大阪市內所有經銷鬆下產品的電器經銷商,鬆下幸之助到了那裏,先問了問他們從吉田那裏批發雙用燈插座的價格。他在心裏大致估算了一下,各零售商要求降價的幅度,大體上與吉田所獲得的毛利相等。也就是說,鬆下公司生產的雙燈用插座出廠價不變,減去總經銷這一環節,零售價是可以下調的。鬆下幸之助算出了其中的利弊之後,對各商家說:“麵對降價的壓力,我已經和吉田解除了合約,這樣一來,大家都不必從他那裏進貨,我可以用更低的價格直接給你們供貨,不知你們覺得怎樣?”
鬆下幸之助剛一表明自己的態度,立即獲得經銷商的一致讚同。因為從鬆下公司直接批發,對於經銷店來說確實是兩全其美,一方麵能分得需求巨大的插座市場中的一杯羹,另一方麵又增加了他們的盈利。甚至有的商店對鬆下幸之助說:“鬆下君,這麼好的東西,為什麼要交給吉田一家批發呢?增加了中間環節,提高了價格,也降低了競爭力,這真是莫名其妙。應該是直接批發,我們早就想賣你的東西了。”
就這樣,鬆下幸之助在大阪轉了一圈,問題就輕鬆地解決了。大阪的銷路打開以後,雄心勃勃的鬆下第一次前往東京,繼續開拓那裏的市場。
作為關東關西兩大城市,東京和大阪有很大的不同。早在鬆下幸之助前往東京之前,他就聽說了東京商人的一些事情。在東京,人們的門戶之見很深,就像世界上所有大城市的人都比較高傲一樣,東京人同樣帶著這種優越感,總是有點兒欺負外地人。在東京商人眼中,商品都是東京的好,外地商品則等而次之。所以,但凡是東京之外製造的商品,要想打入東京市場是難上加難。
不過,鬆下幸之助沒有被這些嚇倒。他先轉了一圈,一直觀察東京商人。之後他發現,東京人還是有優點的,那就是他們重情義。東京商人的精明,在於算計之外能洞明商情,這也標誌著他們獨特的眼光。隻要你能坦誠相見,東京商界還是能夠接納你的。而且處熟了之後,這種情義會幫助你穩固自己的地盤,這種良好的合作關係會持久而穩定。當然,前提是,你提供的東西一定要是無可挑剔的。
掌握了通關秘訣之後,鬆下幸之助看到了在東京大展宏圖的希望。他首先找到了吉田總包銷時在東京的業務關係店——川商店。川老板麵帶難色地說:“鬆下君,實在是抱歉!競爭太激烈了,現在倉庫中還有很多庫存,恐怕目前很難再從您那裏進貨了。”
鬆下幸之助聽到他這麼說,連忙澄清:“老板,您誤會了,這次我不再通過總經銷商給您進貨了,我會直接批發給你們,我保證,您賣我的插座,肯定比別的銷售商更賺錢。”
和其他老板一樣,川老板很讚同這樣的合作,於是痛快地答應了。鬆下幸之助在東京首戰告捷。接著,鬆下幸之助帶上貨樣,以誠懇的態度耐心化解商家的疑惑,調整產銷雙方的利益分配,漸漸地,他們也被鬆下幸之助的誠意和物美價廉的商品打動了。一位東京的零售商說:“以往,都是東京的電器用品批發到外地去。外地的電器商人從來沒有敢在東京賣東西的。鬆下君,你可是到東京來推銷的頭一個外地商人啊,了不起!”一席話說得鬆下幸之助心裏暖乎乎的。
就這樣,鬆下幸之助一掃自己的產品在東京的銷售頹勢,迅速在東京建立起了良好、穩固的銷售關係。在回到大阪前,他又拿到了東京的不少訂單。以後,鬆下幸之助每月都要去一趟東京,聯絡感情和回收貨款。
鬆下幸之助本人十分看重東京市場,在此地設立了常駐東京的營業所,以鞏固並進一步發展關東地區的市場。為此,鬆下幸之助派遣內弟井植歲男擔任東京營業所的營業主任,常年負責東京暨關東地區的銷售業務。在鬆下幸之助看來,如果自己的產品不能打進東京,那麼在大阪幹得再有聲色也是不會有太大出息的,畢竟東京是鬆下產品通向全國的必經之路。
經過了這有驚無險的一役,鬆下幸之助再一次豐富了自己的商業經驗。在這次波折中,他認識到了技術製造、銷售能力二者在整個經營過程中缺一不可的地位,而且二者要均勻發展,不能顧此失彼。
鬆下幸之助一直關注技術、工藝的改良和革新,技術工藝必須達到一定的水平,如果沒有這方麵的實力,是不會造福自己的企業的,改良插座就是一個例子。如果技術、工藝達到了相當的水準,生產出的產品適應大眾的需求,就能暢銷,就能盈利。再看另一方麵,有了做好產品的基礎,這時就要保證工廠的製造能力,如果這方麵欠缺的話,產品質量問題就會隨之出現,那時,即便有再好的技術也是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