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有了保證,還要注重銷售。因為即使生產出再多再好的貨品,假如銷售跟不上去,這個企業仍是不成功的。而一個企業的產品銷售如果隻是依賴他人,也不能算成功,它必須建立在強有力的銷售機製和隊伍之上,這種產銷一條龍的機製,才是企業立於不敗之地的根本。這是鬆下幸之助在實踐中體會到的。老年時,鬆下幸之助回憶自己的創業之初,對這兩點仍是深有感觸。
自此,鬆下幸之助算是建立起了自己的生產和銷售網絡,有了這兩條,鬆下電器算是在商海中站穩了腳跟。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經濟蕭條對鬆下電器的影響很大,但在鬆下幸之助高超的經營智慧的指揮下化險為夷。麵對局勢的不穩,鬆下幸之助並沒有等待局勢的變好,而是在不景氣中出了新招——安裝電話!
在當今社會,安裝電話根本不算是什麼事情,然而,在20世紀20年代的日本,則是一件十分重大的事情。據資料顯示,此時日本的電話普及率是5%到6%,而且費用非常高需要1000日元,相當於鬆下幸之助創業初期資金的10倍!此提議一出,立刻招致鬆下公司上下的不滿,但鬆下幸之助在眾人的歎息和質疑下,堅決地安裝了電話。對此,鬆下幸之助有自己的考慮:公司有一部電話,能增加企業的信用,並能加強與東京、神戶、京都等城市的聯係,擴大信息渠道,加快商情的傳遞速度。雖然以當時鬆下電器製作所的規模、實力,與安裝電話還有些不相稱。
但是鬆下幸之助的見識和膽略超出常人,他在企業資金並不豐厚的情況下,毅然地安裝了電話。
電話裝好以後的鬆下幸之助立即用明信片把此消息告訴各地的經銷商,字裏行間流露出無限喜悅的心情。在經濟不景氣的年代,經銷商們處在買方市場的有利地位,對客戶自然挑挑揀揀,不僅是對產品質量百裏挑一,對合作夥伴的要求也十分高,生怕發了貨款收不到貨,或是企業倒閉造成貨款兩空。但他們無一例外地選擇了鬆下幸之助作為合作夥伴,因為能在此時安裝上電話的工廠,必然靠得住。
鬆下幸之助第一次接到從東京打來的訂貨電話時,欣喜萬分,立刻對員工說:“你們知道嗎?是用電話打來訂貨的呀!”以後的訂貨電話紛至遝來,誰都願意得到老板的親口承諾,並且速度快,員工也為老板的英明而歡呼。
老年的鬆下幸之助回想起第一次通過電話接到訂貨的事情,很是感慨:在那個時代裝電話,初次聽到電話鈴聲,的確能夠激發起興奮的心情。當時所得到的快慰,比起工商業已普遍發達的今天來,更為深刻和持久。
裝電話一事本不值一提,但是,在那個時代,鬆下幸之助對裝電話的重視,體現了他長遠的戰略眼光。
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經營規模的日益擴大,鬆下幸之助成就事業的信心更強了。1921年的秋天,以改良型電燈插座和雙燈用插座為主導產品的鬆下電器,在市場上小有名氣,大量訂單從各地飛來,不論怎麼想辦法,也應付不了訂單了。必須再租一兩幢房子,或幹脆找一塊空地蓋個工廠。經過深思熟慮,大開路一段有一塊屬大阪市公產的空地,可以出租用於建廠,於是鬆下幸之助決定把它租下來蓋一座正規的工廠。
說做就做,鬆下幸之助立刻尋找建築商商討建工廠一事。不久,建築商送來了工廠的設計藍圖,不論是平麵圖還是實景圖,都比鬆下幸之助當初想象的要富麗堂皇,這令他興奮不已。於是他當即表示興建工廠,但是決定是決定了,估價單上是7000日元,再加上工廠蓋好後添置設備也要5000日元,可是,當時鬆下幸之助手頭隻有4500日元,當時的經濟不景氣,向銀行借錢也行不通。可就此打消念頭,那就不是鬆下幸之助了。
鬆下幸之助拿著設計圖想,一定要建,一定要想辦法建廠房,建工廠需要半年時間,這半年還可以賺一些錢補上去,但無論如何也無法賺到1萬多的數目,於是他對建築商說:
“老實說,我手頭沒有那麼多的資金,要不先建工廠,辦公樓和從業人員宿舍等緩建,等工廠開工,有資金後再來補建。”
深諳建築學和經濟核算的建築商卻對鬆下幸之助的建議不敢苟同:“鬆下君,我完全可以理解貴廠的資金困難,但是先建工廠,後建業務樓和從業人員宿舍,成本會增加。一起開工的話,勞力和建築材料可以綜合利用,工程費也可以節省很多。”
鬆下幸之助聽後表示考慮之後再談。
送走建築商後,鬆下幸之助陷入了沉思,本著不借外債的原則,又不損害建築商的利益,鬆下幸之助在第二次與建築商見麵時提出了如下建議。
(1)按照建築商擬好的計劃,廠房、辦公樓、業務樓和宿舍樓一起建設;
(2)預付建築費4500日元,餘款分期償還,以新建的工廠為擔保。
建築商對鬆下幸之助的經營早有耳聞,因此一口答應了鬆下幸之助的建議,二人商定1922年7月底竣工。
工程開工後,鬆下幸之助在照顧舊廠的同時,幾乎每天都要去工地上轉一圈,查看工程進度,向工人詢問建築上的學問,並以他有限的建築知識監督工程質量。鬆下幸之助對這個工廠的期望,無法用言語來形容。
在鬆下幸之助和建築商的共同努力下,新工廠如期完工,麵積擴大了4倍,效率也提高了5~6倍。鬆下幸之助攜著妻子井植梅之漫步新工廠的廠區,聞著還未散去的水泥、油漆味,欣喜之情溢於言表,慢慢地從這個廠房走到那個廠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