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生熟混放有些人清晨買菜,將糕點、油條、包子等放在籃子裏,同蔬菜、生肉、水產品一起帶回家,這很不衛生。因為菜籃內帶有細菌、微生物,它們與蔬菜、熟食均會發生交叉傳染,許多腸道傳染病如肝炎、菌痢等正是由此而來。
21.物品合用有些家庭一家老小共用一條毛巾、一隻口杯、一把牙刷、一個盆子,這種多人合用洗漱用品的做法極不衛生,常會鬧一人“紅眼”,全家“眼紅”,一人肝炎,全家患病。
22.飽食飲茶飯後飲茶將衝淡胃液,不但影響消化吸收,對消滅食物中的病菌也是不利的。研究發現,人們吃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後立即飲茶的做法是不科學的,由於茶葉含有大量的鞣酸,鞣酸與蛋白質結合,使得腸蠕動減慢,從而延長糞便在腸道內的時間。
23.鞋跟過高使足趾和前腳掌負重過度,身體前傾,胸腰後挺,導致腰肌韌帶損傷,易發生趾外翻、趾囊炎、關節骨折等。
24.用酒消毒碗筷一些人常用白酒來擦拭碗筷,以為可以消毒。殊不知,醫學上用於消毒的酒精度數為75%,而一般白酒的酒精含量在50%以下,根本達不到消毒的目的。
25.用白紙或報紙包食品一些人,甚至食品店,愛用白紙來包食品。一張白紙,以為是幹幹淨淨的,事實上,白紙在生產過程中,會加用許多漂白劑,紙漿雖然經過衝洗過濾,仍含有不少的化學成分,會汙染食物。至於用報紙來包食品,則更不應該的,因為印刷報紙時,會用許多油墨或其他有毒物質,對人體危害極大。
26.將變質食物煮沸後再吃在炎熱的夏天,有的剩餘食物有點味道了,一些主婦更將這些變質的食物高溫髙壓煮過,以為徹底消滅了細菌,不至於浪費食物。而醫學證明,細菌不隻是自已會進人人體危害作亂,它們在進人人體之前分泌的毒素,非常耐高溫,不易被破壞分解。因此,這種用加熱加壓方法來處理剩飯剩菜的方法是不值得提倡的。
27.用鹽來消毒食物一些自以為是的人,認為鹽能殺死細菌,將一些稍變質食物加多一些鹽食煮後再食,結果導致食物中毒。這是未能區分抑菌與滅菌的概念。
28.長期使用一種藥物牙青藥物牙膏對某些細菌有一定的抑製作用。但是,如果長期使用一種藥物牙育,會使口腔中的細菌慢慢的適應,產生耐藥性,等於說藥物牙膏起不到作用了。因此,應定期更換牙音。
29.用藥物衝洗陰道某些愛清潔的女同誌,喜歡用藥物來衝洗陰道,認為可以保持局部清潔與衛生。事實上,陰道本身分泌的液體有自淨功能,如果沒有外來物質的汙染,是不會汙染的。用藥物的衝洗,反而會削弱人體的自衛功能,久而久之,機體免疫力會下降,反而易造成陰道的感染性炎症,尤其是黴菌感染,危險更大。
30.產婦不洗澡水並非產婦之大敵。許多人認為產婦體質較差,產後洗浴易患感冒,甚至誤將不潔分娩引發的破傷風之類也歸罪於產後洗澡。一些少數民族及外國的婦女在產後幾天即可洗澡,有些還專門泡製藥物來洗澡,以促進康複。因此,隻要不是浸泡,淋浴肯定是可以的。
31.閉門關窗在不少人的心目中,城市空氣質量差,灰塵多。因此,他們將自己的房間門窗緊閉,認為這樣可以保持室內的空氣新鮮。事實上,這樣做是得不償失的。因為,空氣猶如水,停則變質。人們在室內不斷地呼出二氧化碳,吸入氧氣,使空氣中的氧含量越來越少。此外,陽光對細菌有殺滅作用,常開窗透氣,可以讓陽光殺菌,保持室內空氣中細菌數量限在最低水平。除非居室周圍有化工廠之類的嚴重汙染,否則還是開窗為妙。
32.用抹布擦台實驗顯示,在家庭使用一周後的全新抹布,滋生的細菌會讓你大吃一驚,如果在餐館,情況會更差。因此,用抹布擦台,應當先洗透才用,抹布每隔三四天應該用水煮沸消毒一下。當然,如果使用一次性桌布,則可避免抹布帶來的危害了。
33.不要隨地吐痰痰是呼吸道的分泌物,健康人一般是沒有痰的。但如果患有呼吸係統疾病,受致病微生物感染後會產生大量的痰液。病人吐出的痰,相當於細菌的“培養基”,一口痰中會“駐紮”成千上萬的病菌。通過痰液可能傳播的疾病有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結核、流行性感冒、霍亂、麻疹等。有人隨地吐痰,其他人都有吸人致病細菌染病的機會,因為痰中致病微生物會蒸發到空氣中,經風一吹,這些疾病的病原體就會在空氣中飄浮,其他健康的市民通過呼吸這些帶有病菌的空氣,很容易“中招”。有痰憋住不吐也會害人。痰在呼吸道內不及時排出,給細菌繁殖提供溫床,導致呼氣不順暢及呼吸困難,可能發展成肺氣腫;誘發咳嗽,反複咳嗽將使肺泡發生變化導致功能低下;痰還含有收縮支氣管的物質,使支氣管痙攣;有些病人的痰還具有抗原性,可引發過敏性哮喘。因此專家指出,有痰還是要“一吐為快”,但注意不要隨地亂吐。吐痰時,最好用紙巾包好,再把它扔到垃圾桶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