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傳統社會與現代社會的根本區別,就在人權(1 / 1)

問:人民授權的思想,孟子好像有吧?

答:孟子的思想,是天神與人民的雙重授權,而且名為“天授”,實為“民授”(請參看《從君權到民權》)。這在當時,已經非常了不起。但是,沒有授權的方式,也沒有問責的製度。人民不滿意,隻能鬧革命。這時,人民也幾乎根本就活不下去了,這才鋌而走險,揭竿而起。所以,改朝換代,社會付出的成本和代價都太大。

問:不是還有“禪讓”嗎?

答:禪讓也並非政權的和平交接,隻不過血流得少一點而已。能接過政權的,其實都是軍閥,都有槍杆子撐腰。因此可以說,中國曆史上,基本上沒有民主的傳統。

問:為什麼沒有?就因為不講人權嗎?

答:對!比方說孟子,雖然主張“以民為本”或者“以民為貴”,卻沒有想過,這個作為“根本”的人民,究竟有哪些政治權利。

問:不是說君主不合格,人民就有權革命嗎?

答:嚴格的說,那叫“改朝換代”。改朝換代以後,人民與君主的關係,按照後世最開明之君主的理解,也隻是水和舟的關係,不是老板與雇員的關係。所以,君主不合格,人民是不能“問責”也不能“解雇”的,隻能在活不下去的時候起義、造反、鬧革命。

問:墨子呢?墨子主張人權嗎?

答:墨子確實是“維權”的。可惜,他隻為人民群眾爭取生存權利和經濟權利,不為他們爭取思想權利和言論權利。相反,在他看來,這些權利還必須無條件地交給統治者(請參看拙著《先秦諸子百家爭鳴》之《儒墨之爭》)。結果,他就從平等走向了專製。

問:除此之外,墨子還有問題嗎?

答:有。隻主張“集體權利”,不主張“個人權利”。正因為不主張“個人權利”,結果是“集體權利”也沒了。

問:楊朱好像是主張“個人權利”的。

答:可惜楊朱被歪曲和誤解。楊朱被“妖魔化”以後,民主與法治就徹底無望。

問:人民授權的思想,孟子好像有吧?

答:孟子的思想,是天神與人民的雙重授權,而且名為“天授”,實為“民授”(請參看《從君權到民權》)。這在當時,已經非常了不起。但是,沒有授權的方式,也沒有問責的製度。人民不滿意,隻能鬧革命。這時,人民也幾乎根本就活不下去了,這才鋌而走險,揭竿而起。所以,改朝換代,社會付出的成本和代價都太大。

問:不是還有“禪讓”嗎?

答:禪讓也並非政權的和平交接,隻不過血流得少一點而已。能接過政權的,其實都是軍閥,都有槍杆子撐腰。因此可以說,中國曆史上,基本上沒有民主的傳統。

問:為什麼沒有?就因為不講人權嗎?

答:對!比方說孟子,雖然主張“以民為本”或者“以民為貴”,卻沒有想過,這個作為“根本”的人民,究竟有哪些政治權利。

問:不是說君主不合格,人民就有權革命嗎?

答:嚴格的說,那叫“改朝換代”。改朝換代以後,人民與君主的關係,按照後世最開明之君主的理解,也隻是水和舟的關係,不是老板與雇員的關係。所以,君主不合格,人民是不能“問責”也不能“解雇”的,隻能在活不下去的時候起義、造反、鬧革命。

問:墨子呢?墨子主張人權嗎?

答:墨子確實是“維權”的。可惜,他隻為人民群眾爭取生存權利和經濟權利,不為他們爭取思想權利和言論權利。相反,在他看來,這些權利還必須無條件地交給統治者(請參看拙著《先秦諸子百家爭鳴》之《儒墨之爭》)。結果,他就從平等走向了專製。

問:除此之外,墨子還有問題嗎?

答:有。隻主張“集體權利”,不主張“個人權利”。正因為不主張“個人權利”,結果是“集體權利”也沒了。

問:楊朱好像是主張“個人權利”的。

答:可惜楊朱被歪曲和誤解。楊朱被“妖魔化”以後,民主與法治就徹底無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