漉水囊是為了護生
漉水囊是用來濾水去蟲的器具,是比丘六物之一或十八物之一。音譯“缽裏薩壽伐孥”、“缽裏薩哩伐孥”,又叫做漉水袋、漉水器、濾水囊、漉囊、濾袋、水濾、水羅。佛經《四分律》卷五十二上說:不應當飲用或使用攙雜有蟲的水,而應聽從佛法,製作漉水囊。另一部佛經《摩訶僧祗律》卷十八上說:“比丘受具足戒後,要蓄漉水囊,應按法澡盥。比丘行時,應持漉水囊。”可知比丘受具足戒後,應常攜此物,以避免誤殺水中的蟲類,也合乎衛生的要求。
殺生是僧尼根本戒之一,濾水袋法是保護生命的具體表現。在佛教律儀中,製定有相關的戒規:比丘用水,都要通過細目的濾水袋進行過濾,直到肉眼看不見蟲,方可飲用。《四分戒本》說:“若比丘知水有蟲飲用者,波逸提。”比丘不能飲用明知有蟲的水,防護的法子就是用濾水袋。濾水的方法:生水濾過以後,需要把“濾水器”浸入汲水之處,輕輕蕩動,以便滯留在絹布上的小蟲,回歸原水裏去。《薩婆多毗尼毗婆沙》說:要選擇住處,先看水中有蟲否?凡用水法,應清淨者,如法濾水置一器中,足一日用。濾水放淨器中,著太陽下視看,如有,不可飲。《僧祗律》說:“蟲太細者,二重濾囊,猶有蟲者,更造井,諦視,有蟲者,舍去。”
漉水囊的種類和樣式
漉水囊有不同的種類。佛經《四分律》上區分為勺形、攢郭、漉瓶三種。日本人望月編的《佛教大辭典》上說,漉水囊有五種:一種叫“方羅”,這是用細密的絹布製作的方形濾器,長約三尺或一二尺,可以視需要決定大小。二種叫“法瓶”,這是布薩(每半個月集眾誦戒經,憶罪悔過,以期使身心淨住的行事)時用來盛香湯及香水的瓶子。三種叫“軍遲”,這是澡瓶。使用法瓶和澡瓶時,都要用絹布係覆在瓶口上,然後沉入水裏,待水滿時把它提
拉出來。四種叫“酌水羅”,這是把濾水器敷在圓杓麵上,以便濾水。五種叫“衣角羅”,所謂“衣角羅”,並非是用袈裟襟角做“羅”,而是用一手大小的方形密絹,係在瓶口之上,或安放缽盂中的濾水方法。濾水用的絹紗布料,不可使用品質疏薄的,因為疏薄的東兩,不能達到護生的效果。
漉水囊的樣式,大乘比丘十八物圖列上麵有圖示;1.與義淨所說方法大致相同。2.將布張掛於壺口濾水。3.與水壺一樣,在瓶口張布過濾。4.在圓形的輪上張掛絹布。5.名副其實地使用衣角,隻是方形的布。其用法,在義淨《南海寄歸內法傳》卷一中有所記載:“西方(印度)用上等白布濾水;東夏(中國)則以附糊之上絹布。因生絹無法阻擋小蟲,故將柔軟絹布以笏尺(中國尺)量四尺,持其兩端,疊為二層,縫成網狀。兩角附帶,兩側附輪,以寬一尺六寸之棒予以撐開。將兩端掛於柱下,下置受盆。注水時,將罐底置於水器中,以免水中之蟲與水共落盆中,或落地死亡。”
根據《比丘六物圖抄》卷下,義淨所說的是僧院使用水濾的場合。如果隻有單獨一人時,則“作杓形灑袋”。同時,未攜帶水濾時,可用外出所穿僧衣的衣角來過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