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佛餐有哪些珍品?(1 / 1)

佛家佛餐有哪些珍品?

佛家佛餐是中華佛餐文化中不可多得的一朵奇葩,其內容豐富,風格統一,涵義深刻,涉及廣泛,不僅對我國飲食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並且其引申出來的意義和文化對我國曆史文明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寺院素菜的材料通常以時令蔬菜為主,但其中也不泛美味珍品,如豆製品、竹筍和三菇六耳等。

三菇六耳是對佛家中經常食用的菇類和木耳的品種統稱,三菇包括有香菇、蘑菇、草菇;六耳則指石耳、黃耳、桂花耳、白背耳、銀耳、榆耳等。從現代營養學角度分析,菇類是一種富含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高營養價值食物,這些營養成分對維持皮膚健康非常重要。

香菇中的B-葡萄糖苷酸對卡人體有顯著的抗癌功效,木耳類食物中則含有大量植物膠質,可滋陰補氣,強身健體,補腎護膚。菇類是寺院素菜中主要的原料之一,常見於日常飲食中,在主菜品中占據了很大的比例。以菇類為原料製作的涼菜有醬蘑菇、鹵香菇等,大菜有冬菇麵筋、香菇菜心、草菇栗子等,壓軸的什錦火鍋則以香菇、白菜、粉絲等為主料。揚州大明寺以香菇為主料製作的“筍燒鱔絲”是聞名天下的一道素菜齋肴,其色味俱佳,質感逼真,幾乎可以假亂真,與葷菜相媲美。

竹筍也是寺院佛餐中上好的原料。筍的味道鮮美,質地脆嫩,並可通過多種烹飪方法發揮出不同的美味,煎炒煨燉,無不佳妙,因此成為寺院佛餐廣泛應用的一種原料。尤以筍尖燒豆腐的美味廣為人知。佛餐中常見的“素火腿”就是大片幹筍經過加工而製成的。北宋僧人讚寧編撰的《筍譜》對於當時筍的種類及產地都作了詳盡的歸類、描述和評論,其讚筍目“日幹甚,耐久藏”,“以備蔬食,尤妙者也”等,體現了佛家佛餐對於筍的食用價值的肯定和讚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