漱口的時候,大家先將少量水(茶水為宜)含入口內,緊閉嘴唇,上下牙自然張開,鼓起腮幫,使液體通過牙間隙區,鼓動兩頰及唇部,舌頭自然擺動,使溶液能在口腔內充分地接觸牙麵、牙齦及口腔黏膜表麵。利用水的衝擊力,反複衝洗口腔,尤其是牙齒縫隙及窩溝,然後吐出。如果戴有活動義齒的讀者朋友,要記得先取下義齒再進行漱口。
飯後摩麵又摩腹健齒益胃通腸路
“每食訖,以手摩麵及腹,令津液通流。”這裏的“訖”讀“qì”,意思是結束的意思。那麼,為什麼吃完飯後要“以手摩麵及腹”呢?原文中說了能“令津液通流”,也許很多讀者不好理解,摩麵和摩腹怎麼會跟津液通流扯上關係呢?這裏的津液有兩層含義:一者是指水穀津液;二者是指唾液。食後摩腹大家好理解,因為按摩腹部,有助於促進胃腸蠕動和腹腔內血液循環,還有益於增強胃腸功能。具體做法一般是以臍部為中心,以掌心摩腹,慢而輕柔地順時針按摩,以腹部微微發熱為度。中醫認為津液的生成源於飲食中的水分和營養物質,這些物質經過胃的受納、腐熟、消化,精微部分下傳小腸,經小腸分別清濁,吸收其中有營養的水穀精微,向上輸送到脾,糟粕部分下傳大腸,大腸吸收糟粕中殘餘水分,形成糞便,從肛門排出。由此不難了解,按摩腹部就是一個幫助水穀津液在人體內更好地被消化、吸收以及排泄的過程。
那麼,以手摩麵能讓什麼津液通流呢?以手摩麵是大家熟知的幹洗臉,堅持摩麵的讀者朋友們或多或少有這樣一個體會:經常以手摩麵我們的麵部肌肉得到了運動,麵部的毛細血管的微循環會加快,我們的麵部皮膚會更加有彈性、有潤滑感。這些都是麵部外麵的反應,裏麵的反應大家留意過嗎?我們是不是會感覺摩麵摩到臉頰部位的時候,我們的唾液腺會受到摩麵的刺激產生一些液體呢?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唾液,也是人體津液的一部分。說起燕窩,大家都知道是很貴重的中藥補品,它的由來不神秘,是金絲燕及多種同屬燕類用唾液與絨羽等混合凝結所築成的巢窩。我們想想,動物的唾液尚且如此有保健效果,何況我們自己的呢?我國曆代養生家都知道唾液的重要性,認為它有延年益壽的作用,它也有很多好聽的名字,比如“金津”“玉液”“瓊漿”“甘露”“玉醴”“華池神水”等。唾液的基本生理功能是濕潤和清潔口腔,消滅產生齒垢的細菌,溶解有害於牙齒的物質,軟化食物以便於吞咽,還能分解澱粉,有消化作用。如果唾液中的澱粉酶含量減少,就會影響食物的消化,並由於無法保護胃黏膜免受胃酸損害,易導致胃腸炎症或潰瘍。
好了,說了摩麵容易被您忽略的好處之後,您一定躍躍欲試準備操作了,先別急,您來看看您的摩麵方法跟筆者推薦的是不是一樣呢?這裏推薦給大家的摩麵方法很簡單:起床時,麵向正南坐,閉目凝神片刻。兩手掌相互摩擦發熱,以手掌按摩麵部,貼著額頭中部,向下平抹麵部至下巴,再從側麵向上平抹至額頭,以麵部慢慢有熱感為度。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對於高血壓者,從上往下按摩麵部較好;對於低血壓者,從下往上按摩麵部為宜。
行步躊躇於飯後,精神舒暢遠煩憂
俗話說“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不少讀者朋友也有飯後步行的習慣,但是不少讀者朋友看到“行步躊躇”這幾個字便有點納悶兒了,難道要猶豫不定地行走?實際上,這裏的躊躇是“從容自然”的意思。
以車代步、不喜歡步行都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會帶來一係列的健康隱患。步行運動不僅讓精神舒暢,還有降低人體內膽固醇的含量、降低血壓、減重、促進睡眠、增強免疫力等功效。
吃飯之後相隔30分鍾左右比較適合漫步行走健身,有助於消化,促進新陳代謝,預防肥胖,改善睡眠質量。“百步”並不是說走一百步左右,而是每分鍾約行一百步左右,國外研究發現,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高於每分鍾120步的健步走,對身體才有明顯的鍛煉效果。此外,早晨起來之後飯前漫步一會兒,有利於腸胃蠕動,注意步幅不要太大,步幅太大會引起小腿和臀部肌肉酸痛,導致不必要的損傷。
如果還要更具體一點,什麼樣的步行運動量是適宜的呢?步行速率一般為:老年人和體質較弱的讀者朋友,每分鍾約走六七十步;長距離健步走者,男性讀者朋友每分鍾走八九十步,女性七八十步;身體素質較好的每分鍾行120~130步。
第四節 關節不好做做“圓規運動”
不少上了年紀的老年讀者朋友常會自嘲是“老骨頭”,雖然隨著年紀的增長,骨骼老化不可避免,但是,正因為如此,骨關節的健康才更應該引起老年朋友們的重視。有什麼辦法能簡單有效地對關節進行保健呢?試試“圓規運動”吧!
圓規運動顧名思義是固定一點做畫圓的運動,也許你會說,這有什麼難的,誰不會啊?但是這種運動也是有講究的,下麵讓我們一起從頭到腳做一組“圓規運動”吧!
仙鶴點水強頸椎
隨著年齡增長,機體逐漸衰老,頸椎及椎間盤也會發生退變,繼發頸椎間盤突出、骨質增生和韌帶增生等病理改變,導致刺激或壓迫鄰近的神經和血管而發病。頸椎病常在中年以後發病,50歲以上的人群約25%,60歲以上的人群約50%。
如何對頸椎關節進行保健呢?大家不妨試試“仙鶴點水功”。這種保健功法主要是保護頸椎,其要領是肩膀以下保持不動,以下頜帶動頸部向身體的正前方由上往下畫圓圈。每組做24或36下,一天可做數組,對頸椎病、落枕等頸部疾患有很好的預防保健作用。練習過程中注意不要太快,一般7~8秒鍾畫一個圓圈,這個圓圈畫得越慢越完整越好,如果感到有點不適或者頭暈,預示頸椎有些問題了,要及時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