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篇(中)(3 / 3)

直到晚上我問媽媽為什麼會給我買下那麼貴的書。媽媽卻說:“因為書可以幫你增長知識,對你的學習很有幫助。而那些玩具隻能用來消磨時光,甚至玩物喪誌,零食還會有害健康啊!”原來我一直都錯怪了媽媽。我的媽媽真是個好媽媽。

指導老師王秋萍

媽媽很“小氣”,小作者真是不明白:為什麼在買模型玩具上媽媽那麼小氣,買書卻那麼大方?原來,媽媽不是小氣,而是要把錢花在正確的地方。小作者運用反語的修辭手法寫出了媽媽的特點,看似貶抑,實則讚揚。小作者運用對比的手法表現了媽媽對孩子的愛,也為最後寫理解媽媽作好了鋪墊。

小作者精心選取了兩件典型事例來表現媽媽對“我”的教育方式。文章采用“欲揚先抑”的寫作方法,先寫媽媽的“小氣”,與後文媽媽為“我”買書時的大方形成鮮明的對比,從而凸顯文章的主題。這種先抑後揚的寫作方法對表現中心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非常值得大家學習。

我當“小老師”(記事)

江蘇省泰興市黃橋小學何瑋璐

今天,我家鄰居的幾個上幼兒園的孩子都來我家玩,這可不得了,五六個孩子都在這裏,讓我怎麼應付呢?

我理所當然地當上了“兒童團團長”。一群孩子圍著我團團轉,得想個辦法,對了!我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好主意。

我把自己的小黑板掛在牆壁上,在黑板前放了一張較高點的桌子,這就是講桌了。講桌下,我又整整齊齊地放了幾張小桌子,是“課桌”。我讓小孩子都坐在“課桌”上,拿起一根細竹子當教鞭。我清了清嗓門,做嚴肅狀,說:“今天,姐姐給你們講課,現在,我就是你們的老師了,誰不聽話,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我揚了揚手中的教鞭,果然孩子們都有點畏懼了。

我先用粉筆在黑板上寫了幾個拚音字母,然後用木棍指著字母,說道:“跟我讀!”“a——”“啊——”小娃娃們真懂事,居然讀得那麼整齊,我滿意地點點頭。“o——”“歐”“啊——”,亂了,亂了,簡直亂七八糟,氣得我把“教鞭”在黑板上重重地敲:“停下來!停下來!”娃娃們瞪著眼睛驚恐地看著我。我裝著很生氣的樣子,大聲訓斥他們,戴的姐姐的眼鏡也從鼻梁上滑了下來,娃娃們竟哄堂大笑。我氣得眼淚差點掉下來。娃娃們靜下來了,我們又繼續上課。還算順利,小虎子沒再搗亂,蘭蘭沒再哭鼻子,煬煬沒罵人,小可沒嚷著要吃東西。

接著,我又給他們上了數學課。“1+1=2”我在黑板上寫著,娃娃們在下麵讀著。我剛寫好“2+2=4br1+3=4”,小虎子一下站起來:“老希(師),你錯了。”“啊,哪裏錯了?”“1+3=4,怎麼2+2也等於4呢?”我笑得彎下了腰,解釋了一番……小虎子聽了,不好意思地坐下了。

哎,原來做老師這麼不容易啊!

指導老師錢宏慶

這個小老師做得真是妙趣橫生啊!小作者用活潑幽默的語言向大家展現了她當小老師的經曆,布置桌椅,先學拚音,再學數學,特別是有趣的小虎子的問題,真是童稚天真。

小作者在文中條理清晰地將自己當“小老師”的過程記述下來,尤其是“布置桌椅”時的動作描寫,教拚音時的神態描寫,教小虎子數學題時的語言描寫,都很細致生動,形象傳神,使文章內容充實而飽滿,中心明確而突出。

“期待”中的橘子樹(記事)

廣東省深圳市福田保稅區小學黃佳玉

記得在我七歲的時候,因為媽媽買的那台電子琴,我和姐姐吵架了,而且吵得還非常凶。正在樓上睡覺的奶奶被吵醒了,馬上跑下來阻止了我們。事後,奶奶為了安慰我,拿了個橘子給我,一件有趣的事便從這個時候開始了。

我接過奶奶給我的橘子,氣呼呼地趴在窗台上,一邊使勁搖著腿一邊狠狠地剝著橘子,然後又大片大片地塞進嘴裏,嚼也不嚼就囫圇吞了下去。不好!一不留神一個橘子核吞了進去,怎麼吐也吐不出來。糟了!會不會中毒啊?我使勁揉肚子,直到把肚子揉得發疼也沒有用。得了!沒辦法,隻好向奶奶求救,奶奶一聽笑嘻嘻地對我說:“如果把橘子核吞進去了,那頭上就會長出一棵橘子樹,想吃橘子就到你頭上摘嘛,這有什麼不好?”聽了奶奶的話,我更著急了,這可怎麼辦?我又跑去問爸爸,可是,他像是跟奶奶說好了似的,跟奶奶說的一模一樣。我頭上頂著一棵橘子樹怎麼玩遊戲啊?說到遊戲,我馬上想到了一個好辦法:倒立!好不容易我才用手把身體撐起來,張開嘴等待橘子核掉出來,可是,除了長長的口水,什麼也沒有!我無法選擇了,隻好聽天由命啊,等那棵讓爸爸奶奶盼望出現,而我十分討厭的樹長出來,然後等他們吃夠了,等我氣夠了,再把它砍了吧!

等到今天,那棵爸爸奶奶盼望出現的橘子樹還沒從我頭上冒出來,但是每次吃橘子,奶奶和爸爸都會提到一個傻得可愛的女孩!

指導老師劉豔

人總是在犯“錯誤”中長大。由於年幼無知,童年中的一些“傻事”往往成為人一生中最美好的回憶。本文小作者正是截取童年生活中的一個小插曲——誤食橘子核而引發的心理恐慌,向我們描繪了一個天真無邪的少兒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