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說,“讀”是“感”的前提和引子,“感”是“讀”的結果和目的。小學生寫讀後感常犯的毛病是複述原文,沒有做到簡明扼要。有的隻“感”不“讀”,離開原文意思漫無邊際地胡編亂寫,說道理時空發議論,而缺乏身邊的實例。
寫讀後感可以說經驗,也可以談教訓。大多出色的讀後感,總是受原文內容或情感觸發,從而引起對生活、學習、思想等實際問題的思考。
讀後感,是有“讀”有“感”,“讀”、“感”結合的。可以先敘述文章內容,後集中談體會,這種寫法適於隻談一點體會。還可以邊敘邊談體會,“讀”和“感”交叉寫,這種寫法可以談幾點體會。
無論用哪種方法寫,必須叫學生做到二不要;不抄錄課文:要用自己的話簡要敘述;不離開文章的內容,要真切聯係自己的實際抒發感想。
另外,如果心得體會和感想較多,也可以采用加小標題的方法來寫。寫讀後感也應做到層次分明,條理清楚,詳略得當。
《決不說謊的孩子》讀後感
浙江省寧波萬裏國際學校 王 冠
現在不講誠信的人已經成了最讓人痛恨的人,那些造假酒、賣假藥、出爾反樂爾、言而無信的行為也頻頻在電視、報紙上曝光,像過街的老鼠一樣人人喊打。
今天讀了《決不說謊的孩子》這篇文章,使我體會到了黃金有價、誠信無價的真正含義。這篇文章主要講一個叫埃默紐的男孩兒被酒店老板收養,他的養父在一個晚上殺了一個小販,被埃默紐看見了,他的養父母逼他說謊,但埃默紐寧死也不說謊,最後他被養父母活活打死。一個孩子能用生命換取誠信,我的心裏有些酸酸的感覺。
這篇文章讓我想起了一件發生在爸爸和我之間的一個小故事。
一天,爸爸答應我晚上打乒乓球,我高興地在沙發上“龍騰虎躍”。可就在下午,爸爸的同事王叔叔打電話叫爸爸晚上去應付“飯局”。我一聽到這消息,像隻泄氣的皮球,我本以為爸爸會給我“一個說法”。出乎我意料,爸爸在電話中對王叔叔說:“對不起,今晚我已經答應兒子去打乒乓球,我不能言而無信吧,所以今晚的飯局我不能去了。”
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以為聽錯了,驚奇地問:“爸爸,你真的不去了?”
“人要守信用,不能出爾反爾啊!孔子曾經說過:‘言必信,行必果。’兒子,你懂嗎?”
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直到我讀了《決不說謊的孩子》這篇文章後,才懂得爸爸當時所說的話的深刻含義。雖然《決不說謊的孩子》是講不說謊,而爸爸是守信用,我想道理都是一樣的,都是說我們應該做一個有誠信的人。
其實,誠信就在我們身邊,隻要你學會了誠實、守信,就等於學會了做人。
指導教師 全利強
本文用具體的時代話題開頭,從而引出所感之文,簡單介紹了故事情節,由此及彼,聯係自身生活實際,使體會更加深刻而有說服力,對名人名言的引用合理恰當,言簡意賅。結尾概括全文中心,表達自己的觀點:學會誠信,就學會做人。進一步升華了主題,是全文的畫龍點睛之筆。
第三隻眼睛看世界——讀《莫泊桑拜師》有感
江蘇省溧城中心小學 龔 樂
一個靜謐的夜晚,我被短篇小說之王——莫泊桑的故事吸引住了。
小時候的莫泊桑總是寫不好作文,他的老師福樓拜就讓莫泊桑觀察門口的馬車。當莫泊桑一無所獲時,福樓拜指點了迷津,於是莫泊桑更加仔細觀察用心揣摩,並積累了許多素材,終於寫出了不少享譽世界的名著。
我讀完了這篇文章之後,心潮起伏。我想呀,想呀:平常的我總是埋怨沒有題材寫,可莫泊桑居然從一輛馬車中發現了那麼多。他看出富麗堂皇的馬車與裝飾簡陋的馬車的區別;他發現了烈日炎炎下和狂風暴雨中馬車的不同;他觀察到趕車主人的表情變化,可謂火眼金睛的“孫悟空”。可我呢,世界天天在變化,社會天天在發展,新人新事新科技層出不窮,我居然什麼也沒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