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是否有益於健康,一直是人們爭論的話題。其實味精隻要適量食用就是安全的,而且在營養保健方麵還對人體健康有益,關鍵在於如何科學合理地食用。
味精中含有鹽分,過多攝入可導致高血壓。老年人對鹽分的攝入尤其敏感,所以,老年人和患有高血壓、腎病、水腫等疾病的人應該少吃味精。
當食用味精過多,超過機體的代謝能力時,甚至會導致血液中穀氨酸含量增高,妨礙人體對鈣、鎂、銅等必需礦物質的利用。而鎂可以防止細胞膜上的鈣流入細胞內,而維持細胞內礦物質的均衡,故能保護在腦中風發作時大腦不致受到損害。
科學食用味精,在烹調中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對用高湯烹製的菜肴,不必使用味精。因為高湯本身已具有鮮、香、清的特點,使用味精,會將本味掩蓋,菜肴口味不倫不類。
(2)對酸性強的菜肴,如:糖、醋、醋溜菜等,不宜使用味精。因為味精在酸性環境中不易溶解,酸性越大溶解度越低,鮮味的效果越差。
(3)在含堿性原料的菜肴中不宜使用味精,因為味精遇堿會化合成穀氨酸二鈉,產生氨水臭味。
(4)味精使用時應掌握好用量,如投放量過多,會使菜中產生苦澀的怪味,造成相反的效果,每道菜不應超過0.5毫克。
(5)做菜時使用味精,應在起鍋時加入。因為在高溫下,味精會分解為焦穀氨酸鈉,即脫水穀氨酸鈉,不但沒有鮮味,而且還會產生毒素,危害人體。
近年來市場上出現了所謂的味精的替代品——雞精。其實雞精並不是從雞肉中提取的,它是在味精基礎上加入助鮮的核苷酸製成的。由於核苷酸帶有雞肉的鮮味,故稱雞精。從衛生角度講,雞精對人體也是無毒無害的,但同樣不宜多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