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喝著在小賣部買的檸檬汽水,眺望一色湛藍的海麵和海麵上浮現的小島。幾乎所有的島都稱不上島而更近乎岩體,上麵無人,無水,無植物,獨有白色的海鳥蹲在頂端搜尋魚影,船通過時鳥們也不屑一顧。波浪拍打岩體底端,四濺的浪花鑲著耀眼的白邊。時而也可見到有人居住的島,上麵稀稀拉拉長著看樣子甚是健壯的樹木,白牆民居散布在斜坡上。不大的海灣裏漂浮著深色鮮豔的小艇,高聳的桅杆在波濤中劃著弧形。
坐在我旁邊的一位滿臉皺紋的老人勸我吸煙,我用手勢表示不吸、謝謝。他代之以薄荷口香糖相勸,我高興地接過,嚼著繼續眼望大海。
渡輪抵島時已過七點。陽光的強度到底有所收斂,但夏日的天空依然光朗朗的,或者莫如說反倒愈發亮麗。港口建築物的白牆上用黑漆漆的大字寫出島名,儼然門牌。船一靠碼頭,提著東西的乘客便一個個排隊下棧橋。港前是露天咖啡館,接船的人在那裏等待要接的人下來。
我下船就搜索敏的姿影,但找不見像是她的女子。幾個民家客店經營者搭話問我是不是找住處,每次我都搖頭說不是,但他們還是把名片塞到我手裏。
人們下了船後朝各自方向散去。買東西回來的人回自己的家,遊客去了某處的賓館或民家客店。接船的人也碰上要接的什麼人,擁抱或握手一陣子後結伴去哪裏消失了。兩輛卡車和一輛箱形普吉奧轎車也已下船,丟下引擎聲疾馳而去。受好奇心驅使聚集來的貓們狗們也不覺之間無影無蹤。最後剩下來的隻有閑著沒事的一夥曬黑的老人和我--提一個與場合不符的塑膠體育包的我。
我在咖啡館桌旁坐下,要了杯冰紅茶,開始考慮下一步怎麼辦。但怎麼辦也辦不了。夜即將來臨,又摸不著東南西北。眼下在這裏我能做的事一件也沒有。若再等一會兒也誰都不來,隻能先在哪裏投宿,明天早班船時間再來此一次。我不認為敏會由於一時疏忽而讓我撲空。因為按堇的說法,她是個十分小心謹慎、中規中矩的女性。倘來不成碼頭,應有某種緣由才是。或者敏沒以為我會來得這麼快也有可能。
肚子餓得不行,洶湧的空腹感,似乎身體的另一側都隱約可見了。大概身體這才意識到出海後光知道猛吸新鮮空氣而從早到晚還什麼都沒投入胃囊。但我不想錯過敏,決定再在這咖啡館忍耐一會兒。時而有當地人從我麵前走過,不無新奇地往我臉掃上一眼。
我在咖啡館旁邊的書報攤上買了一本關於小島曆史和地理的英文小冊子,邊翻看邊喝味道怪異的咖啡。島上人口三千至六千,因季節而異。遊客增多的夏季人口多少上浮,冬季隨著人們外出打工而下降。島上無像樣的產業,農作物也有限,出產的無非橄欖和幾種水果而已。其餘是漁業和采海綿。所以,進入本世紀後不少居民移居美國,其中多數住在佛羅裏達,因為漁業和采海綿的經驗能派上用場。據說佛羅裏達有個名字取自他們島名的小鎮。島的山頂上有軍用雷達設施。我現在所在的民用港附近的另一小港供軍事警備艇出入。因為距土耳其國境近,要防備對方犯境和走私,所以街上可以見到軍人。若同土耳其發生糾紛(實際上也小摩攃不斷),船隻出入便頻繁起來。
公元前,希臘文明曾包籠在曆史榮光之中--在那個時代,小島作為貿易中轉港一片繁榮,因為位於亞洲貿易的交通要道,而且當時山上樹木蔥蘢,造船業也因之興旺發達。然而伴隨希臘文明的衰退和後來山上樹木被伐盡砍光(此後潤綠再不曾返回小島),島迅速黯然失色。不久土耳其人來了,他們的統治酷烈而徹底,稍不如意,土耳其人便像修剪院子樹木那樣把人們的鼻子耳朵一削而光--書中這樣寫道。十九世紀快結束時,經過數次同土耳其軍隊的浴血奮戰,島終於獲得獨立,港口開始翻卷希臘的青白旗。不久希特勒的軍隊跑來了,他們在山頂設立雷達站監視近海,因這一帶視野最為開闊。英國飛機曾從馬耳他飛來扔炸彈,企圖將其炸毀。不僅山頂基地,還轟炸了港口,炸沉無辜的漁船,漁民也死了好幾人。在這次轟炸中,希臘人比德國人死得多,村民中至今仍有人對此懷恨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