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批評別人之前,先批評自己(2 / 2)

“我的殿下,”布洛親王說,“恐怕無論是德國人還是英國都知道,我根本不可能讓您說出這樣的話。”

布洛親王剛說完這話,就意識到自己犯下一個很大的錯誤。果然,威廉二世朝他大發雷霆,咆哮起來:“你覺得我是一隻蠢驢嗎?就連你都不會犯的錯誤,而我卻犯了!”

布洛親王意識到應該事先作某種稱讚,然後再委婉地指出德皇的錯誤。但是,現在既然已經遲了,他便再作了第二次努力。在批評完後,開始讚揚起威廉二世。效果出乎意料得好。

“我絕對不是這個意思,我的殿下,”布洛親王說,“我的殿下在很多方麵都超過我,不僅僅隻是海軍和軍事方麵的知識,還有自然科學方麵,都遠遠地超過了我。殿下每次談論天氣變化,無線電知識的時候,我都為我的無知而感到羞愧。我對物理、化學都一竅不通,我甚至連最細微的自然現象都不能解釋。而我隻知道一些關於曆史方麵的知識。這些知識在政治方麵有些用處。”

威廉二世的臉上逐漸露出笑容來了。這是因為布洛親王很真切地讚揚了他。布洛親王抬高了他,同時貶低了自己。就這樣,威廉二世原諒了布洛親王。威廉二世很興奮地說:“我不是總告訴你嗎?我們倆合作,相輔相成。我們要緊緊團結在一起,而且我們一定會團結在一起的。”說完,他還和布洛親王握了握手。那天下午,威廉二世還十分激動地說:“如果有誰敢在我的麵前說布洛親王的壞話,我一定會打斷他的鼻梁。”

布洛親王及時地挽救了自己。雖然布洛親王在外交上很有一套,可是他也犯了一個錯誤:他不應該一開始就談德皇的短處,也不應該開始就暗示德皇考慮問題不周全,是個需要別人保護的人。他應該一開始就談論自己的短處來反襯出德皇的長處。

如果用句話來貶低自己,同時又褒揚了別人,能讓暴躁發狂的德皇冷靜下來,變成一位熱衷的朋友。試想一下,自貶和恭謙,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能起到什麼樣的效果?如果我們使用得當,那麼在我們人與人的交往中,就能起到不可思議的作用。

承認自己的錯誤——即使是那些還沒有來得及糾正的錯誤——也能幫助勸服別人改正他們的錯誤。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馬裏蘭州的卡拉倫斯·若爾胡遜的例子。

有一天,他突然發現自己年僅15歲的孩子偷偷地學著抽煙。“自然而然地,我不想我的孩子抽煙。”他告訴我,“但是他的媽媽和我都抽煙。我們給了他一個壞的例子。”後來,我向我的兒子解釋我是怎麼開始抽煙的,尼古丁是如何毀掉我最健康的身體的。我告訴他,我是多麼希望可以戒煙,但是現在已經遲了。我還告訴他,我咳嗽的時候有多麼的痛苦。後來,我便慢慢發現他沒有再抽煙了。

“一開始,我並沒有斥責他,或者威脅他。我隻是把我現在所遭受到的煙草帶來的痛苦告訴了他,同時也告訴他,煙草可能在他上了年紀後給他帶來多少疾病。

“我說完後,他想了想。然後決定一直到大學都不再吸煙。幾年之後,我的兒子再也沒有吸過煙了,到現在,他也沒有興趣再去吸煙了。

“那次和兒子談完話後,我也決定戒煙了。在家人的幫助和支持下,我也終於成功地戒煙了。”

規則3:在批評別人之前,先批評自己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