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巴洛是我的一個老朋友。他對訓練小狗和矮種馬都很在行,他幾乎一輩子都跟著馬戲團到處表演。我喜歡看巴洛是如何訓練新來的小狗來表演。我留意到一個細節,每當那些小狗有一點點進步後,彼得都會輕輕地拍拍他們,還給他們肉吃來表揚它們。

這並不是什麼新鮮事。馴獸師已經用這種辦法訓練動物好幾世紀了。

我在想,為什麼我們不在改變別人的時候也試試這種方法呢?我們為什麼不用肉來代替皮鞭呢?我們為什麼不用讚揚來代替責怪呢?哪怕是最小的進步,我們都應該給予及時的讚揚。這樣就會不斷激勵別人繼續進步。

心理學家傑斯·拉爾說:“讚揚就像陽光一樣會溫暖人們的靈魂。我們的生長,成熟離不了它。但是,現在很多人隻會對別人冷嘲熱諷。某種程度上,我們都不願意,也不好意思給予別人溫暖的表揚。”

我現在都還能回憶起來我的人生因為一些微小的讚美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你難道能說你的一生不是這樣的嗎?曆史上關於細微的讚揚改變別人一生的例子比夜空的繁星都還多。

比如說,很多年前,在納普斯的一家工廠裏,一個十歲的小男孩在那裏做苦力。他十分渴望能成為一名歌星,但是他的啟蒙老師卻狠狠地打擊他,說:“你根本不會唱歌!你一點調子都抓不住。你唱出來的聲音就像是風吹過茅草屋一樣。”

但是他的母親——一位貧苦的農民——把手放在那個孩子的肩膀上,很溫柔地對他說,她相信他能唱出最動聽的歌聲,她已經看到他明顯的進步了。這位母親堅持光著腳做活,為的是省下錢來給她的孩子交音樂課的學費。就是這位農民母親一直的讚揚和鼓勵改變了這個孩子的一生。這個孩子的名字就是恩裏科·卡羅素,最後成為了他那個時代最偉大的歌劇家。

在19世紀早期,一個孩子想成為作家。但是,一切看起來都跟他作對。他上學沒有超過四年,他的父親也因為無力償還借款而遭受了牢獄之災。這個年輕人常常飽受饑餓的折磨。最後,他找了一個工作,這個工作是在一個黑暗的、老鼠亂竄的庫房裏,往瓶子上貼標簽。晚上的時候,他與另外兩個來自倫敦貧民窯的流浪兒睡在一起。他對自己的作品根本沒有一點自信。他第一次寄出自己的手稿是在一個晚上偷偷寄出去的,生怕有誰看見他寄稿子而笑話他。他發表的故事接二連三地被退了回來。終於,偉大的一天來了,他的一篇稿子被錄用了。雖然他連一先令都沒有得到,但是一個編輯讚揚了他,十分認可他的作品。他激動萬分,一個人淚流滿麵地在大街上手舞足蹈。

由一篇故事的發表而換來的讚美和認可,改變了這個人的一生。如果不是這篇文章帶來的讚揚和肯定,那麼這個孩子可能一輩子都在那個漆黑的庫房裏工作。你也許聽說過這個孩子的名字,他的名字就是查理斯·狄更斯。

在倫敦,還有一個孩子,靠在一家幹貨鋪當夥計過活。他每天早晨五點就要起床,然後打掃商店,一天得幹14小時的苦力。經過這樣的整整兩年,他再也忍受不了了,一天早晨他起來,等不及吃早飯,一口氣跑了十五公裏,去跟他當管家的媽媽商量。

他發狂般地哭泣不止,懇求他的母親,即使殺了他,他也不願意再回到那家店鋪上班。後來,他寫了一封信給一位老校長,告訴他現在他已經快瘋了,不想再這樣活下去了。這位老校長給了他一些表揚和肯定,說他是一個很聰明的人,應該去找一份更適合他的工作,然後讓他去學校裏當老師。

這一點點表揚改變了這個孩子的一生,而且也在英國的文學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筆。這個男孩後來寫了許多本暢銷書,靠著這些書,他賺了數百萬美元。你可能也聽說過他的名字,他就是H·G·威爾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