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美國全國上下一片驚恐。在超過一年的時間裏,歐洲各國到處屠殺不斷,其規模之大,在人類的曆史上都前所未有。和平能降臨這片被血染紅的大地嗎?沒有人知道,但是威爾遜總統決心試一試。他派了一個私人代表,和平專使去歐洲和那些大軍閥斡旋。
當時的國務卿布萊恩,他是一個和平的倡導者,十分想去歐洲完成這個任務。他看到了這個讓自己名垂青史的機會。但是,威爾遜總統卻任命另一個人——愛德華·E·豪斯上校。他是威爾遜總統的好朋友。但是豪斯上校若是把他被任命運件事告訴布萊恩,肯定就會冒犯到他。
豪斯上校在日記中寫道:
“布萊恩得知我將去歐洲擔任和平專使這項任務後,顯得非常失望。他本來以為是他去的。我跟他說總統覺得如果派一位政府官員去斡旋的話,很不明智。而且如果是他,作為一名國務卿去的話,肯定會引起很多不必要的注意和猜測。”
你看出這話中的暗示了嗎?豪斯上校在暗示布萊恩,他的國務卿一職是多麼的重要,由他擔任和平專使這一職會顯得不適宜。這樣一來,布萊恩也不說什麼了。
機敏、老道的豪斯上校就是遵循了人際關係中的一條很重要的原則,那就是:要讓別人樂意為你效勞。
威爾遜總統在邀請威廉姆·基布斯·邁克亞杜時,也是運用了這一原理。這是總統所能給予的最高榮譽。然而威爾遜總統的做法就是為了讓邁克亞杜感覺自己加倍的重要。下麵就是邁克亞杜的故事:
“他(威爾遜總統)說他正在組建自己的內閣,如果我能擔任財政部一職的話,他會十分高興。他說這件事的時候興高采烈,讓我覺得如果我接受這項任命的話,好像我是幫了他一個大忙。”
不幸的是,威爾遜總統並沒有一直運用這種伎倆。不然的話,曆史就有可能被改寫。比如說,美國在加入國際聯盟的時候,他就沒有取得參議院和共和黨的支持。威爾遜總統拒絕了像戴洛德、休斯這樣的共和黨著名的領導人隨行參加和平會議,反而他從自己這邊帶了幾個不知名的小人物去參加會改。他冷落共和黨人,讓他們覺得組建國聯是總統個人的意願而不是整個黨的意願,一點也不讓共和黨插手此事。作為違背這項人際關係原理的懲罰,威爾遜毀了自己的事業,付出自己身體健康的代價。最終導致美國沒有加入國際聯盟,整個世界的曆史也因此改變了。
並不是隻有政治家和外交家才會使用這個“讓別人樂意效勞”的原理。印第安納州福特韋恩的戴爾·O·費利爾告訴我,他是如何鼓勵他的兒子去做單調的家務勞動的。
“傑夫的一個家務工作就是去把梨樹上端的成熟梨都摘回來,這樣就不會被路人摘走了。傑夫並不喜歡這個工作,他做得很不好。從梨樹下經過的路人隻要一伸手就能摘幾個梨走。與其指責孩子,不如鼓勵孩子。一天我對他說:‘傑夫,我和你做筆交易如何?如果你裝滿一個籃筐的梨,我就獎勵你一美元。但是當你做完後,如果我還能在梨樹上隨便摘下一顆梨,你就給我一美元。如何?’就如你想的那樣,傑夫不但摘完梨樹下端的梨,我還得拿隻眼睛盯著他,以免他把那些還沒有成熟的梨也摘來濫竽充數。”
我認識一個人,他不得不拒絕一大堆的演講邀請,另外還有來自朋友的,還有那些盛情難卻的人們的邀請,但是他卻做得很巧妙,人們都感到很滿意。他是怎麼做到的呢?他並不會說太忙,太這樣,太那樣,他會在表達了對於邀請的感謝以及拒絕參加的遺憾之後,會提議一位代替他的人。換句話說,他不會給別人時間來為他的推辭而感到沮喪,他會立即讓對方想到可以找其他的人來做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