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承啟合式在正式公文中較少使用,主要用於內容的前後有明顯的時間或因果關係的公文以及述職報告、競選演講、競爭上崗演說辭等文學色彩相對較重的公文。
綜合式是多種結構形式綜合運用的一種結構布局格式。即分部式、結構式、分項式、分點式、自然過渡式和轉承啟合式中綜合運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結構格式。通常在公文的大的結構上采用分部式或結構式,而在具體內容的表述上采用分點式、自然過渡式或轉承啟合式。
綜合式的用途公文的結構布局,是指思考、回答和處理公文寫作的結構、層次和次序的工作過程。結構回答的是由哪些方麵構成整體的問題;層次回答的是每一個構成方麵處於什麼層次環節的問題;次序回答的是每項結構的每個層次的先後順序問題。公文的結構布局需要思考清楚以下問題:公文需要表述的所有內容當中,應當寫哪些方麵的內容?這些內容哪些先寫哪些後寫?每個方麵的內容又分為哪幾個問題?這些問題哪些先寫哪些後寫?每個問題又分為哪幾點?在若幹點中哪些先寫哪些後寫?根據這個思路,運用前麵所講的結構序號,分別擬出一級標題、二級標題甚至三級標題、四級標題。
公文的結構布局,有十三條基本原則:在公文需要表述的各項工作之中,往往有主要工作和輔助工作、重要事項和次要事項、主體職能和輔助職能、主要職能和保障職能、基本職能和派生職能之分。先主後輔,就是要先寫主要工作、重要事項、主體職能、主要職能和基本職能,後寫輔助工作、次要事項、輔助職能、保障職能和派生職能。比如在政府工作體係中,經濟發展、文化建設是主要職能,行政監察、社會治安是保障職能,起草政府工作報告就不能先寫行政監察和社會治安工作,而應當先寫經濟發展和文化建設。需要說明的是,這裏的主要與輔助、主體與輔助、基本與派生之間,沒有誰重要誰不重要的含義,不是講在後麵寫的就不重要。比如軍隊建設,事關國家安全,能不重要嗎?當然很重要。但它是保障職能,而不是政府工作的基本職能。
所以政府工作報告不可能一開始就寫國防和軍隊建設,除非發生足以改變政府工作重心的大規模戰爭。再如寫宣傳思想工作的安排意見,理論武裝、新聞宣傳、文藝發展、社會宣傳教育、思想政治工作是宣傳工作的基本職能和主要職能,應當先寫這些內容,而不能先寫幹部隊伍建設、信息工作等保障職能和輔助職能的工作。
綜合式的特點是信息包容量特大,一般適用於大型綜合性公文,通常用於決定、調研報告、白皮書、藍皮書等大型文稿的起草。如黨的十五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的決定》就是典型的綜合式,其在大的結構上運用結構式的一級序號層次,在每一部分的內容表述上采用自然過渡式,有的段落使用主題句,而有的段落則沒用主題句。
文件雖然篇幅很長,每一部分都包含了若幹層次和段落,但文件層次清楚,條理清晰,內容安排科學合理,前後意思連貫流暢。
工作有分量輕重、意圖主次、意思厚薄之分。在結構布局中,要先寫重要的、主要的工作或者需要重點交代的事項,後寫次要的、一般的工作或者需要一般交代的事項。比如寫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的通知,就要先闡述清楚十六大作出的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部署,然後提出學習貫徹的目的、意義、目標、方法等要求,而不能一開頭就寫怎麼安排骨幹培訓班,怎麼運用報紙、電視媒體之類的具體事項,因為這些隻是一般性的工作程序性質的事項。再如要發一個會議通知,重點要交待的事項是時間、地點、參加人員和會議主題,如果這四項沒有交代清楚,這個通知就等於沒有發。其他注意事項如需攜帶材料、準備發言等都是次要事項,應當放在後麵來寫。如果把次要事項寫在前麵,主要事項寫在後麵,那麼這個會議通知就會顯得莫名其妙。
在需要表述的工作事項當中,有的工作是可以按照常規或一般慣例進行分類分層闡述的,但有的基礎性、綜合性的工作很難分類,也不適合置於哪一類。在這種情況下,就要先寫基礎性、綜合性的不便於分類的工作或事項,後寫分類性的工作或事項。如前幾年開展的“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的大討論,這在全國是個重點,在各項工作中也是一個重點,但它是基礎性、綜合性的,各項工作的各方麵各環節都涉及到,不好劃分它屬於哪一類。比如,在政府工作中它既不是工業、又不是農業,也不是第三產業。像這種情況就可以先寫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的工作。再如寫文化建設工作,文化建設可以分為公益性文化事業、經營性文化產業,公益性文化事業又可分為文物、博物、圖書館、公益性大型影劇院、群眾性文化活動基礎設施等,如果我們要寫文化體製改革,又該分在哪一類呢?事實上都分不進去,體製改革是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的綜合性、基礎性的工作,經營性文化產業涉及到,公益性文化事業也涉及到。
在此情況下,就可以先寫文化體製改革,再寫文化發展的各項具體工作。
所要表述的工作事項在內容上存在因果關係,而又不便於並列分類的,就先寫原因性質的工作事項,後寫結果性質的工作事項。假如一份關於農業和農村工作的總結,需要把“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民收入增加”分項來寫,就可以考慮先寫原因性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工作,後寫結果性的和“農民收入增加”的事項。因為產業結構調整是農民收入增加的“因”,農民收入增加是產業結構調整的“果”,如果我們倒過來寫,讀起來肯定就會顯得層次不清,感覺別扭,甚至難以理解和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