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徒手打市場,兩年成新貴(24)(1 / 1)

雖然思想變得有些驕狂,但咱還算自律,過去養成的勤奮習慣絕沒丟棄,該出力的地方也絕不偷懶。我喜歡學本事,比如感覺文筆不滿意,就主動要求免薪加入編輯部,鍛煉文筆。我的想法很簡單,為客戶寫新聞稿,文筆立不住就得求人,但求人不如求己,有機會多學一手本事,沒準今後還能派上用場呢。我還真沒有浪費自己身上哪怕一丁點兒特長,多年後,我開始撰寫商戰書,而文筆正有賴於當年的鍛煉。但廣告部同仁卻認為我瘋掉了,放著廣告行業大錢不掙,跑到編輯部幹什麼?還想出什麼樣的風頭?瘋子一個。

編輯經曆遠不如在廣告圈風光,甚至可以說是丟人現眼。首次領到一個采訪幼兒園的命題調查,我真是玩命跑稿,洋洋灑灑3000多字,結果被責編比喻成"頭等垃圾稿"!靠,文章寫得有那麼慘嗎?副主編為了不滅掉我的熱情,勉強縮編成800字,刊出後我發現文章跟自己好像沒啥關係。但不管如何被貶損,我的寫作水平在進步,尤其撰寫客戶關係稿駕輕就熟,這跟錢有關,寫起來動力大。

後來有閑時,我又常竄進設計部,站在美編後麵偷學電腦設計。我覺得藝不壓身,多學本事就多一條發財路。這段學習設計的經曆,事後被證明是"救命的學習"!兩年後,我在裝修設計行業打出名氣,離不開在報社設計部的熏陶。當然,咱不白學,經常給設計師傅們送點小零食,夏天一筒和路雪,冬天一支糖葫蘆,禮輕情義重嘛。師傅也高興,指點迷津時自然會多用些工夫,使我聽到了他們的經驗之談。總之,抓緊一切學習機會,我像貔貅一樣,如饑似渴地光吃不吐。

雖然我在報社廣告部屢創佳績,提成豐厚,但如何才能更快地發財呢?這事有點兒鬧心。記得剛吃完中秋月餅,我又幹勁十足了,因為咱發現了新商機。哇,不是一般的激動。那年慧聰廣告公司成為北京報業的一匹黑馬,他們包下《購物指南》大批版麵,然後將廣告版辦成各類廣告專版,再將專版切割成一個個小豆腐塊,專門刊登各類小廣告,一個4×5CM豆腐塊,隻收300~500塊。好嘛,化整為零,無數小商家都能打得起廣告了。嗯,天才創意,而且一期報刊廣告量猛增到6000多條信息,極大地提升了報紙信息量。

通過與強勢媒體合作,慧聰公司的廣告隊伍迅速膨脹,旗下800多業務員,遍布整座城市。他們每天出去掃街,在市場上精耕細作,從而壟斷了京城大部分小廣告客戶資源。而《購物指南》更借助慧聰公司的力量,獲得了小商家和讀者群的熱烈追捧,強化了都市類報紙老大的地位,二者的合作可謂天作之合。

為了報社和自己的前途,何不找慧聰廣告談包版?先下手為強,說幹就幹!我發動圈內人脈,很快就和慧聰商情部老大吳總搭上了關係。其實,聰明人多的是,在我之前報社早有人在打慧聰公司的主意,但不知為何慧聰公司沒興趣。我也衝上去談了一次,沒意外,叫人家給崩回來了。

看來做事不能偷懶,還得從頭開始。首先,通過各種渠道了解慧聰公司:第一,老板郭凡生曾上山下鄉當過兵;第二,1992年創立慧聰,公司發展迅猛;第三,現有8個事業部,各事業部老總都是商戰的厲害角色,號稱慧聰"八大金剛";第四,郭總創業前專攻當代中國經濟學與改革理論研究,8年撰寫近百篇、200萬字論文,是國內理論界公認的年輕學者。其次,找到關鍵詞:第一,公司發展迅猛;第二,目前員工近千名。我揣摩幾天後,有了結論:慧聰公司發展迅速,意味著郭總要不斷給企業找到新利潤增長點,否則不能持續發展。近千名員工跟在郭總後麵吃飯,小本生意能滿足千名員工的飯碗?別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