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山謎窟
花山謎窟也稱古徽州石窟群,位於黃山市境內屯溪區與歙縣交界處,是一處以新安江為紐帶,連接花山、雄村兩大景區的著名風景區。
這裏的石窟不是天然溶洞,而是古代人工開鑿的地下宮殿群,目前已發現石窟36座,開掘出的遺址麵積達7平方千米,可供參觀的有35號窟、2號窟、24號窟等。35號石窟堪稱一座巨大的地下宮殿,總麵積約有4000平方米,26根周長約有10米的異形石柱分布在6處支撐著這座“大殿”。窟中有36間石房,最小的麵積僅有2平方米,最薄牆體的厚度僅有10厘米。“大殿”旁邊還有數口綠色深潭,水質清澈,常年不幹涸。2號窟洞內也有幾十根石柱昂然挺立,洞深足有百米。24號窟內部有6根石柱支撐,水深不見底,且有紅、黃、藍、白、黑多種顏色的遊魚,讓人頗覺怪異。
這些石窟由誰而建?用途何在?挖掘出的百萬立方米石料又被送往何處……花山謎窟因種種未解謎團被譽為“北緯30°神秘線上的第九大奇觀”。
黃山
天下第一奇山”黃山向以奇鬆、怪石、雲海、溫泉、冬雪“五絕”著稱,吸引著中外遊人紛至遝來。明代旅行家、地理學家徐霞客曾兩次光顧這裏,並讚歎說:“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
●名山與奇鬆
黃山位於安徽省南部黃山市,整片景區東西寬約30千米,山脈麵積1200平方千米,核心地帶約有160.6平方千米。周圍群山環伺,錯落有致,中部則堂皇矗立著三大主峰蓮花峰、光明頂、天都峰,其中海拔1864.8米的最高峰蓮花峰號稱“華東地區第三高峰”。
黃山集名山之長,有泰山之雄偉、華山之險峻,也有衡山之煙雲、廬山之飛瀑,更有雁蕩山之巧石、峨眉山之清涼。
待到雲蒸霧湧時,嵯峨群山似斷似連,影影綽綽,遊客置身其中,恍若直入仙境,隻見腳下雲團翻滾,山巒微卷,其浩蕩之勢,令人歎為觀止。
名山之上最出奇的是黃山鬆。黃山鬆是受當地獨特土壤與氣候條件的影響而形成鬆樹的一種變體,多生長在海拔800米以上。當它的種子被風送到岩石裂縫中,艱難地發芽、生根後,黃山鬆遂會踞石而生,繼續順崎嶇山勢緩慢而堅強地生長,迎霜傲雪,屹立百年不倒,許多人都將其視為堅強意誌的象征。黃山現有十大名鬆:迎客鬆、送客鬆、蒲團鬆、黑虎鬆、探海鬆、臥龍鬆、團結鬆、龍爪鬆、豎琴鬆、陪客鬆,株株俱顯優雅姿態。登臨高處放眼滿山奇鬆,隻見遍野蒼翠。
●奇幻絕景
黃山千岩萬壑,幾乎每座山峰上都可見到許多怪石,從遠近高低各個角度看去各有神韻,目前有名可數的即有1200多塊,如“金雞叫天門”、“五老上天都”等。
黃山的雲海更顯美、勝、奇、幻。一年之中這裏的霧天大概有200多天,水汽升騰或雨後霧氣未消就會形成瑰麗壯觀的雲海。高峰、奇鬆與怪石隱沒在雲濤雪浪裏時,宛若孤島扁舟,雲海漸稀時,又顯得遠處山影如畫,近處雲絲繚繞……說是黃山觀雲,卻恍似仙境觀海。
黃山溫泉也叫湯泉、靈泉,源出海拔850米的紫雲峰下,每天出水量約在400噸左右,水溫在42℃左右。冬季還有一大勝景即“黃山冬雪”,黃山冬雪與鬆、石、雲、泉巧妙結合,形成獨具風格的飛雪、冰掛與霧凇,因此,遊人即使是披霜帶雪,也要前來一睹芳容。
江西
江西省地處長江中下遊南岸,因733年唐玄宗設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後又因境內主要河流贛江而簡稱為贛。該省地形為向北開口的盆地地形,東、西、南三麵有武夷、羅霄、南嶺等山嶺環繞,中南部為紅岩丘陵,北部為鄱陽湖平原。鄱陽湖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納贛、撫、信、饒、修等江河之水,全境之內共有河流2400餘條。
巍巍匡廬
廬山位於江西省九江市以南,也叫匡廬或匡山,相傳周代有匡續弟兄七人,隱時遁世,結廬山上,此山因之而得名。廬山山體麵積302平方千米,南北長、東西窄,90餘座山峰狀若九疊屏風,護衛著江西的北大門。廬山有造型奇特的青峰翠巒、瞬息萬變的雲海奇觀、噴雪鳴雷的銀泉飛瀑、俊奇毓秀的園林建築,是盛名已久的風景區和避暑勝地。
●匡廬奇秀甲天下
廬山有90多座儀態萬千的峰嶠,挺秀雄奇,閱盡人間春色。如果乘船從碧波蕩漾的鄱陽湖上望去,廬山仿佛是一座水波環繞的巨石盆景,而雋秀的大漢陽峰,就是綻放在盆景頂端的一朵奇葩。
大漢陽峰是廬山的主峰,海拔1473.4米。據說在月明風清之夜,站在峰巔,可以看到漢陽的燈火。酷暑之際,登上高聳入雲的大漢陽峰頂,頓時會感到涼氣襲人。極目四望,浩蕩的長江像一條飄向遠方的銀色緞帶,波光粼粼的鄱陽湖中映顯著挺拔的峰影,一時間水光山色盡入眼底,令人心曠神怡。
大漢陽峰頂有座石砌的漢王台,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為平台式,東西有門可進入,還有一石室可略避風雨。台東有根石柱,上麵刻有“大漢陽峰”四個大字。台西南方向有形如靠椅的峭壁懸崖,名為“禹王崖”,傳說大禹當年治水時,就是坐在這裏觀看洪水,考慮如何“疏九江”的。
●不識廬山真麵目
由於廬山處於封閉狀態,水分蒸發之後不易擴散而凝結成雲霧,因此,在半年多的時間裏,廬山都籠罩在雲霧之中,平添一層籠罩真容的霧紗,所以不遠千裏而來的遊客,往往在回程時,依然不識廬山真麵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