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華中地區--留在中原的傳說(3 / 3)

●“最之峽”

西陵峽東起湖北宜昌南津關,西到湖北巴東官渡口,是三峽中最長、最美、最險的一個峽。西陵峽內峽中有峽、灘中有灘,兩岸奇山怪石,在泄灘、青灘、崆嶺灘處,一江金水百回千轉,江中灘險流急,扣人心弦,有“鬼門關”之說。峽內主要景點有燈影峽、明月峽、牛肝馬肺峽、兵書寶劍峽、神農溪、昭君故裏、屈原祠、黃陵廟、三遊洞、西陵長江大橋、三峽大壩等,吸引著熙來攘往的遊人。

●曲水通幽

巫峽東起湖北巴東官渡口,西到重慶巫山大寧河口,峽穀兩岸奇峰兀立,怪石嶙峋,古樹青藤繁生於岩間,幽深奇秀,峽中雲霧輕盈舒卷,飄蕩繚繞,變幻莫測,船行其間,峰回路轉,令人產生“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巫峽名勝古跡眾多,最具盛名的是坐落在南北兩岸的巫山十二峰,它們上入雲霄、下插江底,其中以神女峰最富魅力,聳立在江邊,宛若出自一幅濃淡相宜的山水國畫,再加上流傳至今的種種美麗傳說,更增添了許多浪漫的詩情。除十二峰外,巫峽還有陸遊古洞、大禹授書台、神女廟遺址、孔明石碑以及懸崖絕壁上的夔巫棧道、川鄂邊界邊域溪及“楚蜀鴻溝”題刻等景點,處處充滿詩情畫意。

●夔門天下雄

瞿塘峽又稱“夔峽”,東起巫山縣的大寧河口,西到奉節縣的白帝城,山勢雄峻,上懸下陡,尤其夔門山勢最為雄奇,江水流到此處,水急濤吼,有“夔門天下雄”之稱。瞿塘峽名勝古跡多而集中,北岸有文物珍藏甚多的白帝城、驚險萬狀的古棧道、神秘莫測的風箱峽、山頂似桃子的赤甲山,南岸有孟良梯、倒吊和尚、盔甲洞、鳳凰飲珠、犀牛望月等。

瞿塘峽東口處附近有大溪文化遺址,是長江流域原始社會的文化古跡,西口有古城奉節、八陣圖、魚腹塔。

神農架

神農架位於湖北省西部,地處中緯度地區,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屬秦嶺山係大巴山東段,是長江和漢水的分水嶺,主峰神農頂海拔3105米,號稱“華中第一峰”。相傳,古代神農氏在這裏的高峰絕壁之上伐木、搭橋、采藥,遍嚐百草,為民除病,神農架由此而得名。

神農架至今仍保持著大自然的原始風貌,這裏不僅有撲朔迷離的野人之謎,神奇的白熊、白蛇、白猴、白雕等白化動物,銀杏、珙桐、桫欏、金絲猴、華南虎、金錢豹、大鴇等受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動植物,而且還是一座天然的百草藥園。

神農架的旅遊資源非常豐富,境內奇山異石、奇洞異穴、奇花異草、奇獸異鳥無處不在。紅坪峽穀、棕峽峽穀、關門河峽穀的雄偉壯觀,龍泉瀑、香溪河、大九湖的綺麗風光,燕子洞、冷熱洞、盛犀牛洞的奇妙美景,“華中第一峰”的神農頂,“神農第一景”的天門埡,無不令人歎為觀止。

武當山

武當山又名太和山、玄嶽山,位於湖北省西北部丹江口市境內,背依神農架林區,麵臨丹江口水庫,東鄰襄樊市,西接“汽車城”十堰市,是著名的道教聖地和武當拳的發源地。武當山方圓400千米,有七十二峰、三十四澗、十一洞、三潭、九泉、十池、九井、十石、九台和元、明建築群等風景勝跡。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一柱擎天,四周群峰向主峰傾斜,形成“萬山來朝”的奇觀,被譽為“亙古無雙勝境,天下第一仙山”。

●紫霄福地

武當山的古建築群規模宏大,氣勢雄偉,史有“北建故宮,南建武當”之說。據統計,唐至清代共建廟宇500多處,廟房2萬餘間,共建成九宮、九觀、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廟、三十九橋、十二亭,麵積達160萬平方米。

在天柱峰東北的殿旗峰下,是武當山道教主要活動的場所--紫霄宮。紫霄宮建於明代,建築麵積一萬餘平方米,是武當山現存最大、最完整的一宮,宮門內有大殿、父母殿、東宮、西宮,宮後有從石龜口中長流不斷的“龜泉”,水溫冬暖夏涼。紫霄宮是武當道教為皇家的祈福之地,因規模宏大,曆來被視為“紫霄福地”。

紫霄大殿是武當山唯一幸存下來的重簷歇山式木結構殿宇,依山砌築,建在3層崇台之上,麵闊5間,重簷九脊,紅牆綠瓦,畫棟雕梁,一派飛金流碧,富麗堂皇。大殿內,道教崇奉的神仙濟濟一堂,還藏有經籍、法器等,構成了神秘玄虛的神仙世界。

●曆經數百年的金殿

金殿位於武當山天柱峰頂部,俗稱“金頂”,是中國古代建築和鑄造工藝的傑作,也是中國現在最大的銅鑄鎏金建築物。金頂始建於明永樂十四年(1416),麵闊和進深都為3間,高5.54米,寬4.4米,深3.15米,重簷疊脊,翼角高翹,殿脊飾有仙人、珍禽異獸,12根圓柱支撐殿頂,殿南銅柱上還鑲有寸金一塊,額坊及天花板上雕鑄流雲圖案,包括殿內神像、案桌、供器,整個金殿均為銅鑄鎏金。

每年夏季雷雨時節,就會出現雷擊金殿的奇觀,一聲聲天崩地裂的巨響震耳欲聾,雷電劃破長空,如利劍直劈金殿。刹那間,金光萬道直射雲霄,景色非常神奇壯觀。而金殿雖曆經數百年的雷電轟擊,至今仍金光燦燦。在金殿前極目四望,八百裏武當的秀麗風光盡收眼底,眾峰拱擁、八方朝拜的景觀渲染著神權的威嚴和皇權的至高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