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臍療法的基本操作
由於臍部給藥用量較少,故常選擇氣味俱厚而效速之藥。一般將選定的藥物,分別揀雜,剔去異物,洗淨後曬幹或烘幹,研成極細末,過篩(通常以150~200目過篩)後或作散劑用,或調和成膏、糊,或製成藥丸。如為新鮮藥物(包括部分食藥兼用之品),可直接搗爛如泥應用。
使用臍療前,先要洗淨,並擦幹病人的臍部,經過消毒(以 75%酒精棉球或棉棒消毒),然後將配製好的藥物置入臍眼或敷於臍部,再用膠布或紗布等敷料墊敷,蓋好,固定。根據病情需要,有些藥物可采用閉式敷料,並適當加溫以促進吸收。按治療要求,可交換敷藥,或1~2天換藥1次,或3~5天換藥1次。如氣候炎熱,使用芳香揮發性的藥物(或食藥兼用之品)也可每天施行2次換藥,以保證其藥效作用的效果。
(三) 胃病的臍療法
1胃痛
(1) 行氣拈痛膏:
[原料] 香附10克,木香6克,小茴香5克,乳香5克。
[製法] 將香附、木香、小茴香、乳香等味分別揀雜,洗淨,曬幹或烘幹,共研為極細末,過篩,收取過篩的細末放入鍋中,加水適量,大火煮沸後,改用中火熬煉成膏狀,即成。
[操作] 將熱的膏狀藥味放入容器,熱熨胃脘部(其熱熨度以病人能承受為限),待膏狀藥味冷後,外貼於臍中及中脘穴。
[主治] 氣滯引起的胃痛。
(2) 吳茱萸丁香散:
[原料] 吳茱萸15克,丁香3克。
[製法] 將吳茱萸、丁香分別揀雜,洗淨,曬幹或烘幹,研為極細末,過篩,將藥末用醋調為糊狀,即成。
[操作] 將調好的吳茱萸丁香糊敷臍部,以紗布覆蓋,並用膠布在臍部固定。
[主治] 寒凝引起的胃痛。
(3) 止痛散:
[原料] 幹薑15克,白芷10克,細辛10克,薄荷腦3克。
[製法] 將幹薑、白芷、細辛分別揀雜,洗淨,曬幹或烘幹,與薄荷腦(研碎)共研為極細末,過篩,備用。
[操作] 用時取上述藥末適量,調為糊劑,敷於臍上,以塑料薄膜或膠布固定。痛止即可取去。
[主治] 寒凝氣滯引起的胃痛。
(4) 艾葉萊菔散:
[原料] 艾葉10克,白檀香5克,萊菔子15克。
[製法] 將艾葉、白檀香、萊菔子分別揀雜,洗淨,曬幹或烘幹,切碎,共研為極細末,過篩,備用。
[操作] 取上述藥末,加大米飯適量拌勻,共搗如糊狀,敷臍上,外以紗布覆蓋,膠布固定。
[主治] 寒凝食結引起的胃痛。
(5) 陳皮三香丸:
[原料] 陳皮5克,木香3克,丁香2克,降香3克,桂皮 4克。
[製法] 將陳皮、木香、丁香、降香、桂皮分別揀雜後,共研為極細末,過篩,備用。
[操作] 用上述藥末,以人乳和為丸,填臍中,外用暖臍膏封固之。
(二) 臍療法的基本操作
由於臍部給藥用量較少,故常選擇氣味俱厚而效速之藥。一般將選定的藥物,分別揀雜,剔去異物,洗淨後曬幹或烘幹,研成極細末,過篩(通常以150~200目過篩)後或作散劑用,或調和成膏、糊,或製成藥丸。如為新鮮藥物(包括部分食藥兼用之品),可直接搗爛如泥應用。
使用臍療前,先要洗淨,並擦幹病人的臍部,經過消毒(以 75%酒精棉球或棉棒消毒),然後將配製好的藥物置入臍眼或敷於臍部,再用膠布或紗布等敷料墊敷,蓋好,固定。根據病情需要,有些藥物可采用閉式敷料,並適當加溫以促進吸收。按治療要求,可交換敷藥,或1~2天換藥1次,或3~5天換藥1次。如氣候炎熱,使用芳香揮發性的藥物(或食藥兼用之品)也可每天施行2次換藥,以保證其藥效作用的效果。
(三) 胃病的臍療法
1胃痛
(1) 行氣拈痛膏:
[原料] 香附10克,木香6克,小茴香5克,乳香5克。
[製法] 將香附、木香、小茴香、乳香等味分別揀雜,洗淨,曬幹或烘幹,共研為極細末,過篩,收取過篩的細末放入鍋中,加水適量,大火煮沸後,改用中火熬煉成膏狀,即成。
[操作] 將熱的膏狀藥味放入容器,熱熨胃脘部(其熱熨度以病人能承受為限),待膏狀藥味冷後,外貼於臍中及中脘穴。
[主治] 氣滯引起的胃痛。
(2) 吳茱萸丁香散:
[原料] 吳茱萸15克,丁香3克。
[製法] 將吳茱萸、丁香分別揀雜,洗淨,曬幹或烘幹,研為極細末,過篩,將藥末用醋調為糊狀,即成。
[操作] 將調好的吳茱萸丁香糊敷臍部,以紗布覆蓋,並用膠布在臍部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