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 寒凝引起的胃痛。
(3) 止痛散:
[原料] 幹薑15克,白芷10克,細辛10克,薄荷腦3克。
[製法] 將幹薑、白芷、細辛分別揀雜,洗淨,曬幹或烘幹,與薄荷腦(研碎)共研為極細末,過篩,備用。
[操作] 用時取上述藥末適量,調為糊劑,敷於臍上,以塑料薄膜或膠布固定。痛止即可取去。
[主治] 寒凝氣滯引起的胃痛。
(4) 艾葉萊菔散:
[原料] 艾葉10克,白檀香5克,萊菔子15克。
[製法] 將艾葉、白檀香、萊菔子分別揀雜,洗淨,曬幹或烘幹,切碎,共研為極細末,過篩,備用。
[操作] 取上述藥末,加大米飯適量拌勻,共搗如糊狀,敷臍上,外以紗布覆蓋,膠布固定。
[主治] 寒凝食結引起的胃痛。
(5) 陳皮三香丸:
[原料] 陳皮5克,木香3克,丁香2克,降香3克,桂皮 4克。
[製法] 將陳皮、木香、丁香、降香、桂皮分別揀雜後,共研為極細末,過篩,備用。
[操作] 用上述藥末,以人乳和為丸,填臍中,外用暖臍膏封固之。
[主治] 氣滯引起的胃痛,對兼有嘔吐、呃逆等證也有較好的療效。
(6) 細辛溫胃膏:
[原料] 細辛2克,胡椒粉3克,公丁香3克,紅棗10枚(去核),薑汁適量。
[製法] 將細辛、胡椒粉、公丁香分別揀雜,曬幹,共研為極細末,過篩,備用。
[操作] 取上述藥末,與紅棗肉泥共搗爛,再加生薑汁調和揉拌如厚膏狀,用時取一撮如蠶豆大,攤放於一塊紗布中央,敷在病人臍孔上,外以膠布固定之。每日換藥1~2次,10日為1療程。
[主治] 脾胃虛寒引起的胃痛。
(7) 蓽茇暖胃散:
[原料] 蓽茇15克,延胡索15克,生薑15克,丁香5克,肉桂 5克,黃酒適量。
[製法] 將蓽茇、延胡索、生薑、丁香、肉桂分別揀雜,洗淨,曬幹或烘幹,共研為極細末,過篩,收取過篩細末,瓶裝,防潮,備用。
[操作] 用時每次取藥末20克,加入黃酒適量,調和成糊狀,塗敷病人臍穴(神闕)及中脘穴上,蓋以紗布,膠布固定。每日換藥1次,敷至症狀解除為止。
[主治] 脾胃虛寒引起的胃痛,症見胃脘疼痛,畏寒喜暖,口不渴,喜熱飲等。
(8) 加減承氣散:
[原料] 生大黃20克,玄明粉20克,梔子20克,香附20克,鬱金20克,滑石40克,甘草10克,生薑汁100毫升。
[製法] 將生大黃、玄明粉、梔子、香附、鬱金、滑石、甘草分別揀雜,曬幹或烘幹,共研為極細末,過篩,瓶裝,防潮,備用。
[操作] 用時取藥末5克,以薑汁(3毫升)調成糊狀,敷於臍部,外用膠布固定,每日換藥1次。
[主治] 胃腸實熱引起的胃痛,症見胃脘灼痛,嘈雜泛酸,伴心煩易怒,口幹口苦者。
(9) 大黃消滯散:
[原料] 生大黃10克,降香5克,萊菔子30克。
[製法] 將生大黃、降香分別揀雜,洗淨,曬幹或烘幹,共研為極細末,過篩,備用。萊菔子揀雜後,放入沙鍋,加水適量,大火煮沸後,改用小火煨煮30分鍾,用潔淨紗布過濾,去渣,收取濾汁回入沙鍋,用小火濃縮至近幹時,離火,收取萊菔子濃縮汁,待用。
[操作] 將萊菔子濃縮汁調和藥末,使成稠黏糊狀,敷於臍孔,外用塑料薄膜覆蓋,膠布固定。
[主治] 飲食積滯引起的胃痛,症見胃脘脹滿疼痛,噯腐吞酸,惡心嘔吐,吐後痛減,大便不暢等。
(10) 加味失笑散:
[原料] 五靈脂12克,蒲黃10克,乳香8克,沒藥8克,木香10克。
[製法] 將五靈脂、蒲黃、乳香、沒藥、木香分別揀雜,曬幹或烘幹,共研為極細末,過篩,瓶裝,防潮,備用。
[操作] 每次取藥末適量,用脫脂棉薄裹如小球狀,填塞病人臍孔,外以膠布貼之。隔日換藥1次,通常填藥1~10次,痛即緩解。
[主治] 血行瘀滯引起的胃痛,症見痛有定處,拒按,或見黑便等。
(11) 加味金鈴子散:
[原料] 川楝子6克,延胡索6克,香附6克,白芷10克,薑汁適量。
[製法] 將川楝子、延胡索、香附、白芷分別揀雜,洗淨,曬幹或烘幹,共研為極細末,過篩,瓶裝,防潮,備用。
[操作] 用時取藥末適量,以薑汁調拌為糊狀,敷於臍部,外以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日換藥1次。
[主治] 氣機鬱滯引起的胃痛,症見胃脘脹滿疼痛,牽掣脅肋,遇情誌不遂而加重,噯氣歎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