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1按摩療法(3 / 3)

3皮膚點打法

(1) 手法: 以中指端進行操作。先提起中指,離開皮膚3~6厘米遠,再將中指端對準穴位的中心處,用力向下點打。

(2) 操作: 操作時,要把勁提住,似有彈性地點打在穴位處,以一打一提為1次,深度在皮膚表層,以100次為標準。

(3) 功效: 具有止瀉、祛風、止癢等作用。

(4) 運用: 本法能強壯機能,可治療風寒感冒、皮膚瘙癢、失血等病證。

4經絡循按法

(1) 手法: 用中指或拇指,在點過的經穴和經絡線上,進行揉、壓、點法,往返地進行循按。還有搓撚、壓按、摩擦等循按輔助手法。

(2) 操作: 須注意,操作時如慢而重者,能起抑製性作用;如快而輕時,能起興奮性作用。

(3) 功效: 本法有通經絡,活氣血,止疼痛,治麻木等功效。

(4) 運用: 可用於治療風濕痛及麻痹性機能障礙。

5五行聯用法

(1) 手法: 五行聯用法其手法有五種,即骨壓放,筋振顫,肌肉左右揉,血脈摩推,皮膚點打等手法。五種手法分別配合五個腧穴,即井、滎、俞、經、合,連續操作。因此,叫做五行聯用法。

(2) 操作: 五行聯用法,即以四肢的井、滎、俞、經、合五個腧穴,為聯合配穴的基礎,選取主穴,進行五種手法。其操作次序: 根據氣血、筋骨、肌肉等不同深淺組成的相互整體關係,並結合手足陰陽經脈循行的方向,把這一手法分別按先後次序進行操作。由於手的陰陽經脈循行趨勢,是從上往下的(手經交足經),手法的次序是點打、摩推、壓放、振顫、左右平揉。足的陽經和陰經循行趨勢,是從下往上的(足經交手經),手法的次序是壓放、振顫、點打、摩推、左右平揉。任脈和督脈循行,都是從下往上的,手法次序與足經相同。

除了以上5種基本手法外,還有一些局部輔助手法,如頭部推運法、背部循壓法、振顫法、四肢搖運法、壓穴法、切穴法、抖振法、切搖法、捏穴法、推頸項法、壓頸動脈彈人迎法、撫背法、壓脊法、按住分繃法、舉摔法等15種輔助手法。限於篇幅,不能作詳細介紹,讀者若要深入探究,可參閱《中華自然療法》等專著。

(三) 胃病的按摩療法

1胃痛

胃痛也可用摩腹來治療嗎?回答是肯定的,摩腹可以治療臨床一般胃痛症。所謂摩腹,指的就是對腹部進行規則有序的按摩,可以自我按摩,也可由醫生按摩。由於腹部髒器是消化、吸收器官,中醫稱此為血氣生化之處,所以摩腹有助於消化,防治胃腸病。在此,以摩腹作為具體實例說明如下:

按摩腹部,病人應處於平臥位,自然呼吸,舉掌或雙掌重疊,掌心貼腹壁,男以左掌貼腹,女以右掌貼腹,以臍為中心,繞臍作圈狀摩,並由小圈至大圈作螺旋形轉動,直擴大到腹壁邊緣,上至劍突,下達恥骨聯合上區,先作正向、後反向,各按摩36圈,然後起床散步,每次如此按摩需6~10分鍾。按摩動作要協調、柔和,病人亦要輕鬆自然,並配合飲食療法、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注重保暖等措施,將有更好的效果。必須指出的是,有急腹痛者,不能隨便使用本法,必須查清原因後,才能處理。一般每日 3~4次。

(1) 按揉一:

[取穴] 肝俞、脾俞、膽俞、胃俞。若背部有壓痛區,以推壓痛區為主。病史較長或飲食欠佳者,另加捏脊治療。

[手法] 以按揉為主,用大魚際、掌根或前臂附著於穴位或壓痛區,用腕關節轉動回旋來帶動掌根、魚際,或用肘關節的旋轉帶動前臂。手法由輕揉而逐漸加重,頻率80~100次br分鍾,每日治療2次,10次為1療程。

[主治] 胃脘痛。

[附注] 有資料報道,濱州醫學院齊傳厚等用推拿背部腧穴治療胃脘痛50例。有效(推拿3~10次疼痛完全緩解)48例,無效2例。為鞏固療效需堅持治療2~6個療程。

(2) 按揉二:

[取穴] 小野寺點。

[手法] 按揉小野寺點,定準此點後,用拇指指腹以順時針方向用力按揉,該點局部隨即出現有酸、痛、脹、麻的按揉效應,並可向下肢發生感傳。當感傳達小腿及足跟部時,胃痙攣導致的劇痛可即刻緩解。

[主治] 急性胃痙攣胃脘痛。

[附注] 小野寺點為日本小野寺創用,位於髂骨前上脊與髂骶關節上端連一直線,再從髂骨最頂緣中心向該線垂直的交點。治療時用右側點較左側點敏感,療效的發生也快而確實。西北大學醫院謝文宗用本法治療急性胃痙攣10例,據報道資料,9例劇痛迅速消除,其中1例劇痛緩解10分鍾後複發,再經按揉,劇痛又複消失。另1例劇痛明顯減輕。

(3) 伏兔點按:

[取穴] 伏兔。

[手法] 應用點按療法。術者用手中指指腹以順時針方向用力向下按揉,以該點局部出現酸麻重脹痛的感覺為佳。

[主治] 急性胃脘痛。

[附注] 有報道,郭芪用點按本穴治療急性胃脘痛,一般1~2分鍾即見痛減,病重者3~5分鍾見效。

(4) 自我按摩一:

[取穴] 腹部腧穴區、足三裏、內關、合穀、上脘、中脘、建裏、下脘、脾俞、胃俞等。

[手法] ① 摩腹。屈膝屈髖,平臥於床上,放鬆腹部,手掌置於腹部,順時針及逆時針方向各撫摩100次,可雙手交替進行。若腹部熱感透達深部時,常可聽到腸鳴音及排氣,疼痛隨之緩解。② 點揉足三裏穴,點後有酸麻脹重的感覺,並向腳趾放射較好。時間2~3分鍾。③ 點揉內關、合穀穴,其效果也較好,做2分鍾,雙側交替進行,患側可重點點揉。④ 點按上脘、中脘、建裏、下脘穴各1分鍾。⑤ 雙手掌揉按脾俞、胃俞2~3分鍾。⑥ 輕柔和緩地進行腹式呼吸,吸氣時腹部向內收縮,呼氣時腹部向外鼓,反複進行約5分鍾。⑦ 最後,雙手交替拍擊腹部,結束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