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節(3 / 3)

趙無恤的心中充滿激越昂然甚至能使意誌摧毀的快樂和痛苦,但是,在終於到來的關鍵時刻,複仇的筷感的最□□,他竟然撇過了臉去。他自己也不清楚為什麼會做這樣一種小小的逃避,他一麵吞咽著唾沫,一麵瞥過了臉。他與荀瑤之間隔著比晉陽的洪水還深的仇恨,他殺死荀瑤理所應當,可他撇過臉的動作卻使自己有點慌亂。荀瑤可能會認為這是最後的偽善,也可能會認為趙無恤對自己的罪惡稍微有點認知,所以不敢看曾經的晉國正卿於這麼一個逼仄昏幽之所喪命的場景,無論哪種都不是這樣,趙無恤之所以會撇過臉,隻是因為他對於又一次毀掉了自己渴望的東西而心生恐懼,他……$思$兔$網$文$檔$共$享$與$在$線$閱$讀$

“趙無恤。”荀瑤忽然笑著叫道。

趙無恤猝然被這麼一叫,下意識地轉過臉,望了一下他,就在這一刹那,避無可避的命運被推到了他麵前,狠狠撞擊他的胸膛。荀瑤站的位置在窗戶旁邊,幾縷夕霞的光線從藤葉的縫隙裏漏入,照在他的臉上。劊子手舉起寒光閃爍的長刀劈來,荀瑤於淡薄的霞光裏朝他露出笑容,這個人四十多歲了,縱使經曆過這些日的折磨,生命最後一刹,他微笑的時候,還和進入政壇的第一天一樣,還和從趙氏的庭院裏向他走來時一樣,鮮豔華美的風姿絲毫未曾改毀。緊接著,趙無恤來不及閉上眼睛,眼睜睜地看著長刀由後頸斬斷了荀瑤的頭顱,飛散的鮮血汙染了目前的一切。那具屍體倒下了,荀瑤的頭顱從映著夕陽的窗下,剛好滾到他腳前。

荀瑤是故意的,他叫趙無恤看他,就是為了讓他瞧見這一幕,算一個小小的捉弄,死到臨頭的報複。荀瑤死了,鮮血宛若光潤鮮麗的錦緞,漸漸覆蓋了整個地麵。趙無恤仍舊呆滯地站著,看著,有一瞬間他想撲倒在滿地的鮮血裏去,他又想將腳跟前的頭顱撿起,或許死去的臉上還有微笑,可他不敢確認,他什麼也沒做,他轉過身子,丟下段規,失魂落魄地走了出去。他不知道自己在往哪裏走,他在趙氏的行宮裏四處穿行,走著走著,趙無恤倏忽意識到一種徹底的、無法挽回的倒錯。

假如是一個幸運的人和他傾慕的對象,那麼下場絕不該這樣。無論荀瑤,張孟談,代嬴甚至趙伯魯……他所期望的一切,最終由這雙手毀掉了。他把什麼都毀掉了。然而這是注定、是宿命,趙無恤從來沒有機會選擇,任何人自降生在這惡貫滿盈的世界上開始,就再也沒有機會選擇。他曾經以為荀瑤這樣的人能夠做人生的主宰,荀瑤甚至可以改變趙無恤的人生,教他瘋癲而絕望地在晉陽的淤泥中掙紮,可荀瑤最終做了囚徒,死在他麵前,一如神明賜予的朱書竹簡上所寫,一如姑布子卿在那年冬天看見身負柴簍的趙無恤從趙氏門外走過。

既然趙無恤注定要毀滅荀瑤,得到智氏,那麼,姑布子卿是出於憐憫,還是真的瞥見了冥冥之中無可阻攔的天意?抑或是,他的憐憫便是出於天意的驅使,以至於從此展開了鮮血淋漓的人生,定下了到頭來兩手空空的悲劇?

一路上,趙無恤隱約知道有很多人向他行禮,還大概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