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壞脾氣這是一種病,不能放棄治療
陳瑜最近得了一種怪病,總是沒來由的胃疼,嚴重的時候疼得她滿頭大汗,連呼吸都會產生困難。為了不影響工作,她請假到醫院檢查,不可思議的是,所有檢查指標都很正常,她的胃髒功能更是被醫生診斷為良。
然而,劇烈的疼痛就是從胃部源源不斷地傳來,檢查結果沒有為陳瑜帶來一絲緩解。但醫生也沒辦法,隻是猜測她工作壓力太大,建議多休息。陳瑜也被未知的病痛嚇壞了,她幹脆辭掉工作,回到風景宜人的老家靜養。可惜胃疼隻是稍有減輕,時不時還會讓她在半夜裏疼醒。
無可奈何,陳瑜隻好再一次踏上求醫路,並且來到了大城市的醫院。經過簡單的交流之後,醫生雖然不得其解,但建議她去心理科室檢查。陳瑜不禁狐疑,難道自己染上了心理疾病,但她還是按照醫生的建議去做了。
檢查結果很快出來,陳瑜得了一種時下很流行的疾病——疑病症。具體來說,患者過於擔心自己會得疾病,因而對於身體的不適感會大幅放大,然後進一步覺得自己得了這種疾病,直到惡性循環讓身體不堪重負。經過醫生的一番疏導,陳瑜當時就輕鬆了不少,再經過後續的幾次治療,很快就健康如初了。
原來,陳瑜的直係親屬都有遺傳胃病,她的哥哥胃也不好。工作之後,身邊的幾個同事又相繼遭到胃病折磨,這讓陳瑜對胃病忌憚不已,最終得了嚴重的疑病症。
由於負麵情緒的入侵難以察覺,我們很難發現自己的心理失常,因為一旦發現自己長期不開心,就要有調節心理的意識。比如遇到某些類似的事情,總是會讓你發脾氣,事後又會覺得後悔,知道自己不該發脾氣。如果你有過這樣的經曆,甚至正在經曆著,就需要仔細審視自己的情緒。要知道,一兩次發脾氣,可能是別人的問題,但一直發脾氣,恐怕就是你自己的問題了。我們時常會說,不要帶著情緒工作,也不要把工作情緒帶回家,在駕校學開車的時候,教練還會告訴你不要負氣開車,這些都是需要我們調節情緒的時候。
一項來自美國的職場調查研究發現,成功人士的智商都在人類平均線上下浮動,但他們的情商卻明顯高出普通人。而所謂情商,就是能夠自如調節自己的情緒,同時能夠覺察並引導對方的情緒。在此,我們除了要有一個強大的情緒調節意識外,還要掌握一定的情緒調節技巧,從而全麵確保從“情緒猛獸”中掙脫,讓自己能夠隨時隨地駕馭、調節和管理自己的情緒,直到養成習慣。
具體來講,我們可以參考以下7個方麵審視自己,參考內容為:
(1)發現問題,找到發脾氣的原因。這裏一定要注意,必須針對問題本身,而不能針對問題以外的任何因素。唯有如此,才能保證絕對的客觀,避免把責任推卸給別人,同時也防止過分的自責,這些都是不可取的負麵情緒。
(2)看到事情的兩麵性。任何一件事,都是由好的一麵和壞的一麵共同組成,區別僅僅在於好的一麵大於壞的一麵,還是壞的一麵大於好的一麵。因此,我們不能被好的一麵蒙住雙眼,從而忘記壞的一麵可能帶給自己麻煩;同時也不能因為壞的一麵,陷入負麵情緒無法自拔。要知道,壞事的表麵之下,很可能暗藏著成功的契機。
(3)不要忘記自己的輝煌。一個人的運氣就好像連綿起伏的群山,哪怕大多時候處於低穀,也總會有高聳入雲的時候。因為,當我們深陷低穀的時候,決不能忘記自己曾經取得的成就,然後朝著自己的目標闊步前行。
(4)要懂得犒賞自己。有了什麼值得慶祝的事,一定要給自己點甜頭,比如一頓豐盛的大餐,一件漂亮的衣服,或者隨便什麼能夠讓自己高興的事情。當然,這樣做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助興,同時也是留個紀念,以便自己在日後有個回憶,尤其是在消沉的時候能夠振奮向上。
(5)不要被同一塊石頭絆倒兩次。每個人都會犯錯,為什麼有的人能夠乘風破浪,有的人卻隻能原地踏步呢?原因很簡單,那些能夠乘風破浪的人從來不會被同一塊石頭絆倒兩次。他們會總結失敗的教訓和經驗,把絆腳石當成自己的墊腳石,從而不斷向上攀爬。
(6)握住並珍視自己擁有的事物。如果你一貧如洗,請不要抱怨,因為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一貧如洗的殘疾人,這是演講大師卡耐基一生的感悟。作為一名普通人,我們永遠不要抱怨自己起點太低,因為有很多人起點並不如你,可他們最終達到的人生高度。
(7)為欲望套上韁繩。如果你認為欲望可以通過放縱來進行填補,那麼失敗將會在不遠處等著你,因為欲望就像是一頭野獸,越放縱就越會讓它瘋狂。要知道,欲望這東西,滿足不了的時候痛苦不堪,滿足了之後又會無聊之極。所以,每個人的重點都是一樣的,我們與其急急奔向它,不如慢下來享受過程。
很多人性格相對內斂,這直接造成的結果就是容易心裏藏事兒。包括一些負麵的情緒,也會一股腦裝進心裏,任由它們去發酵膨脹,直到把自己的脾氣搞得一團糟,最終連自己的健康都要消耗掉。很多人在情緒出了問題後,還會尋求藥物幫助,甚至產生藥物依賴。這樣就會讓身體狀況愈發糟糕,並且讓脾氣越來越差,以至於在惡性循環當中走向絕境。所謂“對症下藥”,如果能夠解決情緒問題,脾氣自然會好起來,否則恐怕隻能在不斷的痛苦中艱難生活。
3 自卑不是錯,錯在對他人發脾氣
自卑是我們被貶低或否認時的一種心理體驗,這種負麵情緒有時候來自外界,有時候來自內心,但更多的時候是兩方麵的原因。通常來講,一個人如果長期被別人貶低和否定,他的自卑心理就會產生,從而在內心深處對自己的一麵乃至整個人生做出否定的斷論。應該說,自卑的人是非常痛苦的,他們的眼中毫無希望可言,整個世界一片昏暗,嚴重者甚至會出現輕生的念頭。然而,日本九州大學自卑感研究專家關計夫教授曾經說過:真正的自信往往來源於自卑。可見,自卑感並不可怕,也完全沒必要煩惱,隻要我們運用得當,反而會成為促人上進的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