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2 戴上包容和忍耐,讓壞脾氣走開(1 / 3)

佛家的修行講求三重境界:第一重是見山是山,見水是水;第二重是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第三重是見山又是山,見水又是水。投射到我們每個人的身上,世上真正快樂的人有兩種,一種是懵懂無知的孩子,另一種則是大徹大悟的智者,而我們大多數人則夾在中間“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實際上,孩子和智者之所以能夠擁抱幸福,就是因為他們眼中的一切都是簡單而自然的。為此,他們不想去改變,也不會為能否改變而憂心忡忡,隻有自得其樂地享受每一秒時光。

有句話說:“上天要求我們努力,但不要求我們成為最好的。”事實就是如此,全力以赴的確是一種理想的狀態,但這並不意味著你一定能夠得到稱心如意的結果。因此,無論是待人還是處事,我們隻要“盡人事聽天命”即可,這是一種選擇,也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智慧。一方麵,我們要做那些自己該做的事情;另一方麵,我們也不必為那些不可抗力因素勞心傷神。老子說“無為而為”,並不是讓我們什麼都不做,而是讓你“退而觀其局,靜而守己心”。當你能夠把整個局勢看清,並且把所有規律摸透,做什麼事都能夠事半功倍,否則必定事倍功半。

另一種不自然和不安心來自追求完美,在我們的身邊,就是有很多人熱衷於標榜“完美主義”,並且不惜把自己搞得遍體鱗傷。對此我們應該清楚,所謂完美,必定會有一個標準的衡量尺度,我們追求完美的過程,實際上也是贏得別人認可的過程。而不同人的衡量尺度多少會存在差異,我們拚盡全力得來的完美,很可能在別人眼裏漏洞百出,而我們覺得不完美的事情,在別人眼裏又很可能已經臻於完美,如此完美又有什麼意義呢?倒不如且行且珍惜,把自己該做的事情做好,留著那些不完美讓自己慢慢追求。如果你總是急著趕往目的地,身邊的風景就會被你忽略,而這些風景才是最值得珍惜和回味的。

所謂“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很多事情經曆過就好,凡事太較真,隻會讓你處處沾惹煩惱。鄭板橋說“難得糊塗”,不是倡導糊裏糊塗的人生,而是告訴我們在該糊塗的時候要糊塗,該清醒的時候才有必要清醒。當你覺得某人值得交往,可以做自己的真心朋友時,一定是因為他懂得接納你的不足,如果你不懂得反過頭來接納對方的不足,那麼你遲早會失去這個朋友。生活就是如此,很多事情你接納了,才發現它並沒有想象的那麼不好。而很多事情你不願接受,也並不意味著它不好,嚐試接受不同的事物和規則,才能讓你不斷地改變自己,而每一次改變都將讓你得到一個全新的人生。

總而言之,“命裏有時終須有,命裏無時莫強求”,隻有凡事順其自然,才能讓自己的心逐漸沉澱下來。心的沉澱,能夠帶給你安定,也能夠帶給你明智,從而讓你在寵辱得失間安然自若,然後便能夠在平淡和簡單中找尋到本真的快樂,從而感受到生命中的幸福。

佛家的修行講求三重境界:第一重是見山是山,見水是水;第二重是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第三重是見山又是山,見水又是水。投射到我們每個人的身上,世上真正快樂的人有兩種,一種是懵懂無知的孩子,另一種則是大徹大悟的智者,而我們大多數人則夾在中間“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實際上,孩子和智者之所以能夠擁抱幸福,就是因為他們眼中的一切都是簡單而自然的。為此,他們不想去改變,也不會為能否改變而憂心忡忡,隻有自得其樂地享受每一秒時光。

有句話說:“上天要求我們努力,但不要求我們成為最好的。”事實就是如此,全力以赴的確是一種理想的狀態,但這並不意味著你一定能夠得到稱心如意的結果。因此,無論是待人還是處事,我們隻要“盡人事聽天命”即可,這是一種選擇,也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智慧。一方麵,我們要做那些自己該做的事情;另一方麵,我們也不必為那些不可抗力因素勞心傷神。老子說“無為而為”,並不是讓我們什麼都不做,而是讓你“退而觀其局,靜而守己心”。當你能夠把整個局勢看清,並且把所有規律摸透,做什麼事都能夠事半功倍,否則必定事倍功半。

另一種不自然和不安心來自追求完美,在我們的身邊,就是有很多人熱衷於標榜“完美主義”,並且不惜把自己搞得遍體鱗傷。對此我們應該清楚,所謂完美,必定會有一個標準的衡量尺度,我們追求完美的過程,實際上也是贏得別人認可的過程。而不同人的衡量尺度多少會存在差異,我們拚盡全力得來的完美,很可能在別人眼裏漏洞百出,而我們覺得不完美的事情,在別人眼裏又很可能已經臻於完美,如此完美又有什麼意義呢?倒不如且行且珍惜,把自己該做的事情做好,留著那些不完美讓自己慢慢追求。如果你總是急著趕往目的地,身邊的風景就會被你忽略,而這些風景才是最值得珍惜和回味的。

所謂“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很多事情經曆過就好,凡事太較真,隻會讓你處處沾惹煩惱。鄭板橋說“難得糊塗”,不是倡導糊裏糊塗的人生,而是告訴我們在該糊塗的時候要糊塗,該清醒的時候才有必要清醒。當你覺得某人值得交往,可以做自己的真心朋友時,一定是因為他懂得接納你的不足,如果你不懂得反過頭來接納對方的不足,那麼你遲早會失去這個朋友。生活就是如此,很多事情你接納了,才發現它並沒有想象的那麼不好。而很多事情你不願接受,也並不意味著它不好,嚐試接受不同的事物和規則,才能讓你不斷地改變自己,而每一次改變都將讓你得到一個全新的人生。

總而言之,“命裏有時終須有,命裏無時莫強求”,隻有凡事順其自然,才能讓自己的心逐漸沉澱下來。心的沉澱,能夠帶給你安定,也能夠帶給你明智,從而讓你在寵辱得失間安然自若,然後便能夠在平淡和簡單中找尋到本真的快樂,從而感受到生命中的幸福。

2 學做聰明人,爭氣而不生氣

著名作家夏衍自幼酷愛讀書,尤其對曆史最感興趣,每次和朋友聚會,都會滔滔不覺地表述自己的觀點。由於夏衍涉獵廣泛且勤於思考,他的很多觀點都頗有深度,朋友們也總是樂得聽他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