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夏衍像往常一樣到圖書館查閱資料,忽然聽到幾個人正在談亂曆史話題,碰巧又是他正在研究的內容。聽見幾人談得熱火朝天,侍立良久的夏衍也忍不住插了幾句嘴,在得到大家的認可後,他便開始大談特談起來。
然而,當時的夏衍並不知道,在座的幾個人都是史學巨擘,他們對自己的認可隻是出於禮貌。夏衍滔滔不絕地講述,立即惹得其中某個人的反唇相譏,夏衍還想調動自己的史學知識與其辯駁,結果被對方“打”得落花流水。
這個時候,眾人紛紛向他投來輕蔑的目光,其中幾個年輕人更是笑出聲來,並且對他品頭論足。夏衍本想反唇相譏,但是話到嘴邊卻忍住了,因為他知道自己遇到了高人,再鬧下去也隻能是自取其辱。於是,他不但沒有發作,還向眾人道歉表明自己的唐突,然後匆匆離開。
當然,夏衍並沒有就此作罷,而是開始更加努力地讀書學習,以期積累其淵博的史學知識。後來,夏衍通過奮發圖強,終成一代大家,那些曾經嘲諷過他的人,再見到他的時候也盡是客客氣氣,把他當成了敬重的對象。
試想,如果夏衍當時和幾個史學巨擘進行一番激烈爭論,最終難免會顏麵掃地,他的史學興趣也會因此大打折扣。這樣一來,他日後的人生道路,很可能會因此而發生改變。但是他在關鍵時刻沉住了氣,通過理智分析而做出了正確的選擇,如此才有了後來的更加努力,以及最終的學業成就。所謂“知恥近乎勇”,我們在遇到一些不平的事情時,也要學習把悲憤轉化為動力,然後用事實證明自己的卓越。要知道,激烈的對峙不會讓我們從對方那裏贏得尊重,隻有在成績上取得領先,才能讓對方甘拜下風。
俗話說“人爭一口氣,佛爭一爐香”,但爭氣絕不意味著意氣用事,而是告誡我們要力爭上遊,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贏得別人的認可和尊重。而且在此過程中,我們要確保對事不對人,不要把怒氣隨意發泄到別人身上,甚至為了爭一時的高下而做出偏激行為。如果你被別人輕視,那麼你一定要認清現實,即自己是否真的技不如人,如此你就能把注意力用在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上,而不是如何發泄對方帶給你的憤怒。你要記住,發脾氣非但解決不了任何問題,還會讓事情變得越來越糟。最明智的做法,就是暫且隱忍下來,化恥辱為動力,通過自己的努力超越對方,從而折服對方。
事實上,如果有人誇獎你,並沒有什麼值得高興的,因為那對方的讚美之詞不會帶給你任何實際好處。同理,如果有人貶低你,也沒有什麼值得生氣的,因為對方的冷嘲熱諷也不會讓你有任何實際損失。在此過程中,對方能夠帶給你的唯一影響,僅限於情緒層麵。如果你能夠把握好自己的情緒,那麼無論別人對你做出怎樣的評價,都不會影響你的情緒,同時也就不會影響你的行為。換句話說,我們與其用憤怒改變對方的想法,不如用行動改變對方的想法,因為後者往往更加有效,同時也更加合理。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那些把時間和精力浪費在口舌之爭上的人,無疑是愚蠢的。因為聰明人早已放下對方的非議,開始用實際行動改變自己的境遇,等到他們再次亮相時,全場都會為之驚豔。要知道,生氣往往是失敗者的表現,他們在內心當中已經承認了自己的失敗,卻不允許任何人挑明,否則就會情緒失控。而作為成功者,他們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同時也知道通過什麼方法去獲得成功,對於別人的非議,隻會置之一笑,絲毫不會產生任何情緒波動,因為那非議在他們看來根本無足輕重。
拿破侖曾經帶領法國軍隊橫掃整個歐洲大陸,甚至深入俄國境內作戰,最終因為過於自信而低估了俄國嚴酷的環境,以至於最終落敗。歐洲貴族認為兵敗後的拿破侖徹底完蛋了,因而對他大加奚落,並且將他流放到了一座孤島上。如果化作一般人,一定會為自己的權力做最後抗爭,但是拿破侖並沒有這樣做,他默默地接受了歐洲貴族們為他安排的一切。但是在流亡到孤島上之後,他立即開始想辦法逃出,並且再一次聚集大批軍隊和盟軍作戰。雖然最終失敗,但是再也沒有人敢輕視拿破侖,因為每個人都意識到他是一個隨時可以集結大量軍隊的人。
麵對別人的嘲諷和偏見,我們總是習慣於奮起反擊,甚至不惜發生激烈衝突。應該說,這是一種維護自身尊嚴的反應,如果選擇聽之任之,很可能會讓對方得寸進尺。但是我們也必須認清一個問題,如果我們總是靠著激烈衝突來維護自身尊嚴,那麼問題就很有可能出在了自己身上。換句話說,如果我們是人群中最優秀的那個人,還會一直有人對我們進行嘲諷或者貶低嗎?所以,當我們的尊嚴受到觸犯時,當我們的能力受到質疑時,一定要認真審視自己的能力。如果確實有所欠缺,僅僅憑借維護是無法建立自己的尊嚴的,生氣或者發怒也隻能讓你看起來更脆弱,唯有隱忍圖強才是正道。
3 遠離懊悔,從克製憤怒開始
兩名探險者結伴穿越沙漠,由於地形過於複雜,他們不慎迷失了方向,而且當他們意識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已經大幅偏離了預定路線。兩人當中一個脾氣溫和,遇事總能理智分析處理,另一個則脾氣火爆,經常意氣用事。
經過重新校正方位,他們發現自己已經深入沙漠腹地,未知的路雖然充滿艱險,但是比原路返回卻近得多。脾氣溫和的人主張原路返回,並且詳細計算了食物和淡水的用量,這樣至少可以保證性命無虞。但是脾氣火爆的人卻主張繼續前進,而他的理由卻非常簡單,既然是探險,就絕不能讓危險輕易嚇阻。
經過商議,脾氣溫和的人最終選擇了妥協。因為忽然記起,在沙漠的邊緣地帶,有一個小鎮。隻要能找到這座小鎮,就能補充食物和淡水,然後輕鬆地走完餘下的路程。很快,他們來到了這個小鎮,可是讓他們目瞪口呆的一幕出現了。由於連年沙化嚴重,這座小鎮已經空無一人,而且已經披上了厚厚一層黃土,這意味著他們又陷入了未知的迷途中。
脾氣火爆的人立即大發雷霆,他找不到出氣對象,居然把自己僅剩的半瓶水摔在地上,淡水從瓶子裏溢出來,很快就沉進了沙土裏。接下來,二人又對何去何從產生了分歧,脾氣溫和的人主張去小鎮不遠的地方尋找地下河,以補充淡水,但脾氣火爆的人卻主張直接趕往幾十公裏外的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