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頭說玄宗。他派去的人在庫房找了半天,僅僅發現一隻五色玉做的杯子。

玄宗龍顏不悅,問內侍五色玉產在哪兒。內侍回稟說產於西域。玄宗大怒,派使者飛馬西域諸國,責問他們為什麼吝嗇於進獻寶玉。西域諸國說,真不是這樣啊,我們經常進貢,但每次途經小勃律時,都會被搶走,因此運不到長安。

使者把情況報給玄宗,後者下令立即攻伐小勃律。

勃律為古國,原在今克什米爾北部。唐朝初建,吐蕃強盛,擊破了勃律,使之一分為二,留在原地的被稱為大勃律,向西北遷移至今吉爾吉特、斯卡杜地區的一支,稱為小勃律。小勃律所在的位置,正處於西域諸國通往唐朝的咽喉要道上。

開始,唐朝跟小勃律關係還不錯。△思△兔△在△線△閱△讀△

開元年間,小勃律國王親入長安朝貢,受到玄宗的接見。所以,在小勃律遭吐蕃進攻時,唐軍曾前去援救。但後來,吐蕃二攻小勃律,這一次將其降服。由於依附了吐蕃,所以西域諸國使團再入唐朝時,往往被小勃律以及駐紮在該國的吐蕃軍打劫。

得知玄宗要攻打小勃律,很多大臣都進行勸阻,說為了點五彩玉就貿然遠征,未免意氣用事,有點不值當的。

就在這個時候,宰相李林甫出班發言,表示完全支持這次遠征,而且認為兵貴神速,立即就打。他的觀點很簡單:小勃律不斷打劫西域諸國朝貢長安的使團,這本身就是對唐朝的大不敬,出師遠征已完全有了借口。而且,遠征小勃律,不僅可以加固安西四鎮(龜茲、於闐、疏勒、焉耆,由安西都護府統轄)的安全,更在於殺雞給猴看,叫欲望越來越大的吐蕃有所收斂。

李林甫還提到一點,說最近西域有二十多個國家都轉投吐蕃,為什麼?因為它們和長安之間的聯係通道被堵死了。從這個角度看,討伐小勃律更是迫在眉睫,而不僅僅是搶點五彩玉那麼簡單。

玄宗大喜,認為李林甫說到了自己心坎裏,遂問:“誰可擔此大任?”

李林甫轉了一下眼珠,說:“安西大將王天運可也。”

人人都說李林甫是奸相,善於玩弄權術,實際上此公是位極有能力的鐵腕宰相,雖受寵專權,但辦事恪守規章,且效率極高,又特別善於駕馭各類悍將。當時,唐朝邊境上的重要將領,很多都是胡人出身,雖然長於作戰,但亦野蠻驕橫,可一見到李宰相,一個個大氣都不敢出,驕縱如安祿山,更是緊張得汗流浹背。

李林甫雖為宰相,但兼著安西大都護的職位,對邊將心中有數。就這樣,朝廷傳令於夫蒙靈察,點名王天運為主將,去教訓小勃律。

夫蒙靈察是誰?羌族人,時任安西節度使,率領導班子屯駐安西四鎮中龜茲,也就是今天的新疆庫車。接到朝廷命令後,他跟自己的副手高仙芝對了個眼神兒。

關於王天運的生平,史上沒有詳細記載。但後來,他又出現在唐軍進攻南詔的戰役中。可以推測,這個人在當時是一名很有分量的邊將,比較能打硬仗。因為進軍小勃律,需要翻越冰雪覆蓋的帕米爾高原,一般人還真得含糊。

就這樣,王天運帶著四萬唐軍出動了。

在路上,又征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