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顧佛影:忍顧鵲橋歸路顧佛影(1 / 3)

顧佛影百思不解,憂憤難免。而書生之憤大抵隻不過兩盅小酒、一紙亂語罷了。案頭還有中原書局新送來的《元人散曲三種》,小曲兒也有了,或許翻看幾頁解悶遣憂也好。第一冊收錄有張小山北曲聯樂府上卷,第一首的曲牌“人月圓”,也不禁讓顧佛影觸名生感,逐句批點起來。

【人月圓】山中書事

興亡千古繁華夢,詩眼倦天涯。孔林喬木,吳宮蔓草,楚廟寒雅。數間茅舍,藏書萬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鬆花釀酒,春水煎茶。

這一曲讀史感歎,不由得讓顧佛影回憶起,與小翠同窗論學的諸種情狀。案頭還有一冊1924年刊行,第一次以自己的別號“佛影”命名的《佛影叢刊》。這本小冊子是他在浦東旬報社任編輯時出版的,當時還特意請師妹小翠題詞紀念。小翠用清雅的花箋題了三首詞,這三首詞,顧佛影視若珍寶,用昂貴的珂羅版,將其影印於卷首(全書隻有三頁珂羅版影印,一頁為顧佛影肖像照,其餘兩頁則為小翠題詞)。並於其影楣處,鄭重地題寫了“泉唐陳翠娜女士題詞”,詞曰:

【金縷曲】奉題佛影先生叢稿

顧況詩中佛。有無邊、羅胸奇字,盈箱怪筆。騎象鳩摩看渡海,掌上乾坤盈尺。看不出、滄桑今昔。南國相思紅豆雨,比西天禪夢桃花雪。空與色,二而一。

醉來忽向蒼虯叱。怪漫天、狂風驟雨,蠻箋嫌窄。李白千年仙不去,畢竟塵懷難釋。因綺語、者番重謫。斷發一緘青女淚,負殘書千卷黃石公。莫比做,子由瑟。

“畢竟塵懷難釋”,看到此句的顧佛影不由得連連搖頭歎息,苦笑著自我言語著。複又翻開一頁,那一行行娟秀清麗的詞句再映眼簾。

【鎖窗寒】奉題紅梵集

遼海黃龍,江天烏鵲,壯懷都左。末路文章,寄到秣陵眉嫵。嫋秋魂、琴弦自淒,淚痕一尺桃花雨。是銅駝荊棘,離騷香草,佳人遲暮。

庭戶愁來處。問幾樹垂楊,尚餘飛絮。禪心綺習,濃豔竟看如許。料淒涼、吹瘦玉簫,任人聽作消魂語。漫付他,商女無愁,唱到隔江去。《紅梵集》是《佛影叢刊》裏的一個詞集,那些作於二十歲前後的青澀詞作,讓此時已年屆三十的顧佛影看來,也不禁啞然一笑。當年小翠看到《紅梵集》時,也隻是淡淡一笑,“桃花雨”、“紅豆雨”的比喻倒也貼切,十年前的少年畢竟還隻是些文學臆想中朦朧的感傷,十年後求之不得的姻緣宿命卻是真真切切的塵世相思。當初的“紅梵”二字命意,也不過是“紅塵”與“梵音”之間的某種若即若離,而今日小翠初嫁了,則是生生的離別了。想到這裏,顧佛影不禁長籲一歎,也罷、也罷。

合上《佛影叢刊》,顧佛影努力讓自己重新研讀《元人散曲三種》中的種種曲學意境,仍然又是張小山的一曲“人月圓”,又讓他無法安寧。那一句“故人何在,前程那裏,心事誰同”的惆悵,讓他在書頁上劃著句讀的筆再度擱下。他起身在書櫥前翻閱,不想再看到這樣的離辭恨章。

顧佛影百思不解,憂憤難免。而書生之憤大抵隻不過兩盅小酒、一紙亂語罷了。案頭還有中原書局新送來的《元人散曲三種》,小曲兒也有了,或許翻看幾頁解悶遣憂也好。第一冊收錄有張小山北曲聯樂府上卷,第一首的曲牌“人月圓”,也不禁讓顧佛影觸名生感,逐句批點起來。

【人月圓】山中書事

興亡千古繁華夢,詩眼倦天涯。孔林喬木,吳宮蔓草,楚廟寒雅。數間茅舍,藏書萬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鬆花釀酒,春水煎茶。

這一曲讀史感歎,不由得讓顧佛影回憶起,與小翠同窗論學的諸種情狀。案頭還有一冊1924年刊行,第一次以自己的別號“佛影”命名的《佛影叢刊》。這本小冊子是他在浦東旬報社任編輯時出版的,當時還特意請師妹小翠題詞紀念。小翠用清雅的花箋題了三首詞,這三首詞,顧佛影視若珍寶,用昂貴的珂羅版,將其影印於卷首(全書隻有三頁珂羅版影印,一頁為顧佛影肖像照,其餘兩頁則為小翠題詞)。並於其影楣處,鄭重地題寫了“泉唐陳翠娜女士題詞”,詞曰:

【金縷曲】奉題佛影先生叢稿

顧況詩中佛。有無邊、羅胸奇字,盈箱怪筆。騎象鳩摩看渡海,掌上乾坤盈尺。看不出、滄桑今昔。南國相思紅豆雨,比西天禪夢桃花雪。空與色,二而一。

醉來忽向蒼虯叱。怪漫天、狂風驟雨,蠻箋嫌窄。李白千年仙不去,畢竟塵懷難釋。因綺語、者番重謫。斷發一緘青女淚,負殘書千卷黃石公。莫比做,子由瑟。

“畢竟塵懷難釋”,看到此句的顧佛影不由得連連搖頭歎息,苦笑著自我言語著。複又翻開一頁,那一行行娟秀清麗的詞句再映眼簾。

【鎖窗寒】奉題紅梵集

遼海黃龍,江天烏鵲,壯懷都左。末路文章,寄到秣陵眉嫵。嫋秋魂、琴弦自淒,淚痕一尺桃花雨。是銅駝荊棘,離騷香草,佳人遲暮。

庭戶愁來處。問幾樹垂楊,尚餘飛絮。禪心綺習,濃豔竟看如許。料淒涼、吹瘦玉簫,任人聽作消魂語。漫付他,商女無愁,唱到隔江去。《紅梵集》是《佛影叢刊》裏的一個詞集,那些作於二十歲前後的青澀詞作,讓此時已年屆三十的顧佛影看來,也不禁啞然一笑。當年小翠看到《紅梵集》時,也隻是淡淡一笑,“桃花雨”、“紅豆雨”的比喻倒也貼切,十年前的少年畢竟還隻是些文學臆想中朦朧的感傷,十年後求之不得的姻緣宿命卻是真真切切的塵世相思。當初的“紅梵”二字命意,也不過是“紅塵”與“梵音”之間的某種若即若離,而今日小翠初嫁了,則是生生的離別了。想到這裏,顧佛影不禁長籲一歎,也罷、也罷。

合上《佛影叢刊》,顧佛影努力讓自己重新研讀《元人散曲三種》中的種種曲學意境,仍然又是張小山的一曲“人月圓”,又讓他無法安寧。那一句“故人何在,前程那裏,心事誰同”的惆悵,讓他在書頁上劃著句讀的筆再度擱下。他起身在書櫥前翻閱,不想再看到這樣的離辭恨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