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未來最好的詩人
如果你是魚,
隻能看著天上的雲。
我寧可是雨,
粉碎自己,
為了觸到你的鱗。
那可是你的靈,
再不是天上的雲。
——曹葆華《夜雨第二章》
這首詩是新近發現的曹葆華手稿內容之一,在詩的末尾加上一段類似副題的文字:贈給未來最好的詩人。這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錢鍾書《落日頌》一文末尾的那段評價,他說,“所以,作者最好的詩是作者還沒有寫出來的詩。對於一位新進的詩人,有比這個更好的,不,更切實的批評麼?”這個“未來最好的詩人”就是那個在未來能寫出最好的詩的人,這似乎算是曹葆華的自勉,更可以看作是一種自信罷。
但是在1932年5月底的曹葆華,在三峽與那個比自己小十二歲的女生一起準備渡船的曹葆華,更應該是未來最好的愛人,而非未來最好的詩人。經過緊張籌劃,他們舟行三天,抵達萬縣。但一封由樂山女子中學與陳敬容父親陳勖聯合發出的代郵快電,終於攔住了他們的北漂之路。快電緊急通知了當地同鄉官員,請求他們組織人手將曹陳二人攔截在萬縣。當地官員火速行動,立刻攔截,並先將他倆囚禁起來。陳敬容的父親隨即趕來。攜未成年少女離家出走的罪責如何,問訊處理的具體意見如何,現在都無從查證。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或許是因為同鄉的情麵,或許是出於女方聲譽的考慮,最終陳家人沒有追究和張揚此事,曹葆華的愛情計劃泡湯,但卻可以平安返回北平。
一個星期後,曹葆華脫身回到清華,而陳敬容則被帶回樂山,從此嚴加看管,被家人關了禁閉,並從此輟學。或許陳敬容此時就是那隻隻能看著天上雲的“魚”,而願意從雲化雨的曹葆華此時也隻能重新飄回詩歌的天空中去了。
1933年10月,曹葆華開始在《北平晨報》上主編副刊《詩與批評》,前後曆時兩年半,集中刊登了卞之琳、何其芳、李健吾等詩人的創作,還大量登載了葉芝、瓦雷裏、艾略特、瑞恰慈、威爾遜等西方最前衛的理論家的詩論,有研究者稱曹葆華此舉“為30年代中期中國詩壇黃金時代的到來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更有研究者盛讚道,曹葆華“創辦的《詩與批評》,從整體上看,是與1932年施蟄存等人主辦的《現代》雜誌的傾向相近似,在推動新詩的象征派、現代派發展中,是起過一定作用的很有價值的專門性的詩歌副刊”。
曹葆華此刻擱置了前期曾熱情高漲,而且普遍受到新月派同仁認可支持的詩歌創作,轉而熱衷於詩歌前沿理論的譯述與推介。從詩人向理論家轉變、從實際創作者向詩學譯述者轉化的曆程,應該是兩個外部誘因所致,而並非純屬自覺的思想轉化。一是錢鍾書評論中的苛刻與嚴厲,無論是刺激還是促使,都必然使他在適當的時候重新審視自己的創作基礎及理論體係。二是與陳敬容那一段轟轟烈烈的愛情計劃泡湯之後,沮喪與疑惑的心態也間接促使他冷靜思考自己的詩歌與未來。在這兩個外部誘因作用下的曹葆華,實現這一次由詩歌創作向理論研究的轉變,實屬偶然中的必然。
一、未來最好的詩人
如果你是魚,
隻能看著天上的雲。
我寧可是雨,
粉碎自己,
為了觸到你的鱗。
那可是你的靈,
再不是天上的雲。
——曹葆華《夜雨第二章》
這首詩是新近發現的曹葆華手稿內容之一,在詩的末尾加上一段類似副題的文字:贈給未來最好的詩人。這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錢鍾書《落日頌》一文末尾的那段評價,他說,“所以,作者最好的詩是作者還沒有寫出來的詩。對於一位新進的詩人,有比這個更好的,不,更切實的批評麼?”這個“未來最好的詩人”就是那個在未來能寫出最好的詩的人,這似乎算是曹葆華的自勉,更可以看作是一種自信罷。
但是在1932年5月底的曹葆華,在三峽與那個比自己小十二歲的女生一起準備渡船的曹葆華,更應該是未來最好的愛人,而非未來最好的詩人。經過緊張籌劃,他們舟行三天,抵達萬縣。但一封由樂山女子中學與陳敬容父親陳勖聯合發出的代郵快電,終於攔住了他們的北漂之路。快電緊急通知了當地同鄉官員,請求他們組織人手將曹陳二人攔截在萬縣。當地官員火速行動,立刻攔截,並先將他倆囚禁起來。陳敬容的父親隨即趕來。攜未成年少女離家出走的罪責如何,問訊處理的具體意見如何,現在都無從查證。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或許是因為同鄉的情麵,或許是出於女方聲譽的考慮,最終陳家人沒有追究和張揚此事,曹葆華的愛情計劃泡湯,但卻可以平安返回北平。
一個星期後,曹葆華脫身回到清華,而陳敬容則被帶回樂山,從此嚴加看管,被家人關了禁閉,並從此輟學。或許陳敬容此時就是那隻隻能看著天上雲的“魚”,而願意從雲化雨的曹葆華此時也隻能重新飄回詩歌的天空中去了。
1933年10月,曹葆華開始在《北平晨報》上主編副刊《詩與批評》,前後曆時兩年半,集中刊登了卞之琳、何其芳、李健吾等詩人的創作,還大量登載了葉芝、瓦雷裏、艾略特、瑞恰慈、威爾遜等西方最前衛的理論家的詩論,有研究者稱曹葆華此舉“為30年代中期中國詩壇黃金時代的到來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更有研究者盛讚道,曹葆華“創辦的《詩與批評》,從整體上看,是與1932年施蟄存等人主辦的《現代》雜誌的傾向相近似,在推動新詩的象征派、現代派發展中,是起過一定作用的很有價值的專門性的詩歌副刊”。
曹葆華此刻擱置了前期曾熱情高漲,而且普遍受到新月派同仁認可支持的詩歌創作,轉而熱衷於詩歌前沿理論的譯述與推介。從詩人向理論家轉變、從實際創作者向詩學譯述者轉化的曆程,應該是兩個外部誘因所致,而並非純屬自覺的思想轉化。一是錢鍾書評論中的苛刻與嚴厲,無論是刺激還是促使,都必然使他在適當的時候重新審視自己的創作基礎及理論體係。二是與陳敬容那一段轟轟烈烈的愛情計劃泡湯之後,沮喪與疑惑的心態也間接促使他冷靜思考自己的詩歌與未來。在這兩個外部誘因作用下的曹葆華,實現這一次由詩歌創作向理論研究的轉變,實屬偶然中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