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此時“李健吾”的大名已然熟知,重新在友人處借閱這本現在已經有“新文學版本”價值的《切夢刀》,竟然顯得有點鄭重其事、頗有深意的樣子了。在21世紀初翻看這位法國文學專家的“雜文”,會不會有別樣的“前現代”感受呢?
正文目錄中的文章題目瀏覽一過,“切夢刀”一文竟然是作為“代跋”性質出現的。前麵所有的文章都可略過不看,這一篇卻是必須的,這是閱讀經驗使然,這也是這個時代讀書的節奏使然。一頭一尾不可錯過,中間大段皆可跳過。就像入夢前的憧憬與夢醒後的回味一樣,“夢”本身隻是一個中介物而已,如此,我們在精神分析與零度寫作中即可完成“閱讀者的寫作”與“寫作者的閱讀”。嗬嗬,這是這個時代的繞口令,有調侃,也有嚴肅。
可真的開始逐字閱讀“切夢刀”一文時,一個字一個字重現民國時代的“現代主義”文本中,雖然並不拒斥甚至仍然可以完美詮解精神分析與零度寫作的內在要求,但“後現代”心態對此已毫無幫助,“超現實主義”閱讀技巧更毫無用處,切開的不是夢,切開的是渾渾噩噩的現代中國的現代化境遇。李健吾手中的那把刀,即便不是手術刀,也一定會是一把鋒銳的剃刀,刮幹淨各種“主義”的胡須,青溜溜裸露出各種“主義”根莖所在的文化壤子。看這樣的文字,說不出什麼大話、套話,更別說鬼話、夢話,隻能轉述,一字不差地轉述。
初版的珍貴文字,難得在各種主義的圍剿中不刪節、不更改、不注解的。好在原文不長,李先生自述自跋,我轉述作引。
不知道什麼一個機會,也許由於淪陷期間悶居無聊,一個人在街上踽踽而行,忽然來到一個舊書攤頭,在靠外的角落,隨時有被人踩的可能,赫然露出一部舊書,題簽上印著《增廣切夢刀》。
夢而可切,這把刀可謂鋒利無比了。
一個白天黑夜全不做夢的人,一定是一個了不起的勇士。能夠做到這步田地的,勇士兩個字當之無愧,我們常人沒有福分妄想這種稱謂,因為一方麵必須達觀如哲學家,一方麵又必須渾渾噩噩如二愣子。
當然,這部小書是為我們常人做的,作者是一位有心人,願意將他那把得心應手的快刀送給我們這些太多了夢的可憐蟲。我懷著一種欣喜的心情,用我的如獲至寶的手輕輕翻開它的皺卷的薄紙。
原來這是一部詳夢的偉著,民國六年問世,才不過二十幾個年頭,便和秋葉一樣凋落在這無人過問的鬧市,成為夢的笑柄。這美麗的引人遐想的書名,采取的是《晉書》關於王浚的一個典故。
“浚夜夢懸三刀於臥屋梁上,須臾又益一刀,浚驚覺,意甚惡之。主簿李毅再拜賀曰:三刀為州字,又益一者,明府其監益州乎?及賊張弘殺益州刺史皇甫晏,果遷浚為益州刺史。”
當然,此時“李健吾”的大名已然熟知,重新在友人處借閱這本現在已經有“新文學版本”價值的《切夢刀》,竟然顯得有點鄭重其事、頗有深意的樣子了。在21世紀初翻看這位法國文學專家的“雜文”,會不會有別樣的“前現代”感受呢?
正文目錄中的文章題目瀏覽一過,“切夢刀”一文竟然是作為“代跋”性質出現的。前麵所有的文章都可略過不看,這一篇卻是必須的,這是閱讀經驗使然,這也是這個時代讀書的節奏使然。一頭一尾不可錯過,中間大段皆可跳過。就像入夢前的憧憬與夢醒後的回味一樣,“夢”本身隻是一個中介物而已,如此,我們在精神分析與零度寫作中即可完成“閱讀者的寫作”與“寫作者的閱讀”。嗬嗬,這是這個時代的繞口令,有調侃,也有嚴肅。
可真的開始逐字閱讀“切夢刀”一文時,一個字一個字重現民國時代的“現代主義”文本中,雖然並不拒斥甚至仍然可以完美詮解精神分析與零度寫作的內在要求,但“後現代”心態對此已毫無幫助,“超現實主義”閱讀技巧更毫無用處,切開的不是夢,切開的是渾渾噩噩的現代中國的現代化境遇。李健吾手中的那把刀,即便不是手術刀,也一定會是一把鋒銳的剃刀,刮幹淨各種“主義”的胡須,青溜溜裸露出各種“主義”根莖所在的文化壤子。看這樣的文字,說不出什麼大話、套話,更別說鬼話、夢話,隻能轉述,一字不差地轉述。
初版的珍貴文字,難得在各種主義的圍剿中不刪節、不更改、不注解的。好在原文不長,李先生自述自跋,我轉述作引。
不知道什麼一個機會,也許由於淪陷期間悶居無聊,一個人在街上踽踽而行,忽然來到一個舊書攤頭,在靠外的角落,隨時有被人踩的可能,赫然露出一部舊書,題簽上印著《增廣切夢刀》。
夢而可切,這把刀可謂鋒利無比了。
一個白天黑夜全不做夢的人,一定是一個了不起的勇士。能夠做到這步田地的,勇士兩個字當之無愧,我們常人沒有福分妄想這種稱謂,因為一方麵必須達觀如哲學家,一方麵又必須渾渾噩噩如二愣子。
當然,這部小書是為我們常人做的,作者是一位有心人,願意將他那把得心應手的快刀送給我們這些太多了夢的可憐蟲。我懷著一種欣喜的心情,用我的如獲至寶的手輕輕翻開它的皺卷的薄紙。
原來這是一部詳夢的偉著,民國六年問世,才不過二十幾個年頭,便和秋葉一樣凋落在這無人過問的鬧市,成為夢的笑柄。這美麗的引人遐想的書名,采取的是《晉書》關於王浚的一個典故。
“浚夜夢懸三刀於臥屋梁上,須臾又益一刀,浚驚覺,意甚惡之。主簿李毅再拜賀曰:三刀為州字,又益一者,明府其監益州乎?及賊張弘殺益州刺史皇甫晏,果遷浚為益州刺史。”
在這小小得意的故事之中,有刀也在夢裏,我抱著一腔的奢望惘然如有所失了。
夢和生命一同存在。它停在記憶的暖室,有情感加以育養:理智旺盛的時候,我以為我可以像如來那樣擺脫一切掛戀,把無情的超自然的智慧磨成其快無比的利刃,然而當我這個凡人硬起心腸照準了往下切的時候,它就如詩人所詠的東流水,初是奮然,竟是徒然:“抽刀斷水水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