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單次博弈中,背叛者隻看到預期收益,而不顧預期風險。如果參與者將預期風險也考慮進去,就會對其策略作出調整,因為現實中的博弈有很多都是“不定次數的重複博弈”。預期風險的存在,改變了博弈參與者的收益,改變了收益也就改變了參與者的動機。
事實上,重複博弈也更逼真地反映了日常人際關係。在重複博弈中,合作的長期性能夠糾正人們短期行為的衝動。
第三,施以報複,讓背叛行為不敢發生。
同樣是在富翁被殺的囚徒困境中,假如每一個拒絕坦白的囚徒,都可以在刑滿釋放後對坦白的囚徒進行報複,那麼每個囚徒就可能因擔心未來的報複而寧願選擇抵賴,這樣,雙方都抵賴的均衡就出現了,合作達成。
在很多案件中,的確可以看到犯罪集團的成員被拘後拒不坦白。這在很大程度上與懲罰機製有關。因為在犯罪集團中,如果出賣其他成員,將永遠無法在“江湖”立足,並且其家人也將受到其他犯罪集團成員的追殺。正由於這種報複與懲罰機製的存在,使得囚徒間彼此合作,從而打破了“囚徒困境”。
第四,通過教育改變收益,進而改變參與博弈的動機。
通過教育的方法改變博弈的收益,從而改變參與者參與博弈的動機,這樣也有助於打破囚徒困境,但這種方法並非總是有效的。
“自私”是社會的驅動力
吉姆和德拉是一對非常恩愛的夫妻,他們非常貧窮。吉姆身上最值錢的就是一塊懷表,但是窮得連一條表鏈都買不起。德拉有一頭非常漂亮的金色秀發,卻沒錢買一把好梳子。聖誕節來臨,這對夫妻盡管身無分文,卻都想給對方悄悄準備一份禮物。
吉姆想來想去,狠下心把心愛的懷表賣掉,為心愛的人買了一把漂亮的梳子,好讓妻子梳理那一頭美麗的金色長發。然而,德拉為了給吉姆買一條表鏈,賣掉了自己的滿頭秀發。最終他們發現,吉姆再也不需要表鏈,德拉也不需要梳子,而他們最值錢的兩樣東西,現在都沒了。
在歐·亨利著名的短篇小說《麥琪的禮物》的故事中,夫妻雙方完全不為自己著想,結果反而不如自私的好。這從另一個角度告訴我們,自私自利並不該一律否定。
隻有在人們絕對自私的時候,合作才會給參與各方帶來更多的利益;當人們不是出於自私的目的而合作時,不但不會得到更多利益,反而可能造成“雙輸”的局麵。
哈佛大學曾經舉辦過一次“合作與社會兩難困境研討會”,會後兩位學者亨廷頓和海耶斯提議,在座的專家一起玩一個遊戲。他們拿出一個大信封,讓專家每人拿出一定的現金放進去,如果最後信封裏的錢超過了250元,那麼亨廷頓和海耶斯會返給每個專家10元;可是如果信封裏的錢不足250元,信封裏的錢就全歸亨廷頓和海耶斯所有。
當時在場的除了亨廷頓和海耶斯之外共有43個人,簡單計算一下就可以知道,隻要每個人放入信封250br43元,也就是不到6元,那麼每個人都可以得到10元。可是,等到所有人都把錢放進大信封之後,亨廷頓和海耶斯數了一下,一共隻有245.59元,距離250元隻差不足5元。
看過這個故事,很多人都會說這些專家太自私了,隻要有一個人多拿出5元,所有人都會得到不錯的回報。然而,事實恰恰相反,並不是這些專家太自私,而是這些專家還不夠自私。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往往將自私與貪婪、嫉妒等詞語聯係起來。在博弈中,理性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實際上就是自私。在亨廷頓和海耶斯的遊戲當中,各位專家理性的選擇應該是這樣:如果最後信封裏的錢超過了250元,自己的最優選擇就是不投進一分錢,因為這樣自己會得到最大利益即10元;如果最後信封裏的錢沒超過250元,自己的最優選擇同樣是不投進一分錢,因為這樣可以避免任何損失;在場其他人可能也會做出同樣的理性分析,所以大家都不會投錢,也就是說信封裏麵的金額肯定不會超過250元。如果各位專家足夠理性、足夠自私,那麼信封裏應該一分錢都沒有。信封裏麵會有那麼多錢,說明專家們還是願意為增進大家的共同利益作出一些犧牲的。
或許一些倫理學家會為專家的這次合作感到高興,但是對於損失利益的專家們來說就沒有任何喜悅可言了。當個體沒有從理性的角度來考慮該不該合作時,合作注定是會失敗的。合作的基礎並不是人們願意在合作中犧牲什麼,而是人們希望從合作中得到什麼。人們因為追求自己的利益參與到一場合作當中,這樣的合作才是穩定的、可靠的。專家之間的合作其實根本就不應該存在,因為這樣的合作給每個人帶來的是損失而不是利益。下麵我們來看一個人性的不自私無法促成合作的例子:
從前,兩位旅行者遇見了一位聖者。聖者受到兩人的熱心照顧,十分感動,在將要離別時對兩個人說:“很遺憾,我就要和你們道別了。分手前,我要送給你們一個禮物,禮物就是你們當中一個人先許願,他的願望一定會馬上實現;而第二個人可以得到那個願望的兩倍!”此時,一個旅行者心裏想:太棒了,我知道我想要許什麼願,但我先不講,先許願自己就吃虧了,因為對方可以實現雙倍的願望。而另外一個旅行者也自忖:我不想讓他實現雙倍的願望。於是,兩位旅行者“客氣”起來:“你先講嘛!”“你年長先許願吧。”“不,應該你先!”終於,一個人生氣了,大聲說:“你真是不知好歹,再不許願,我就把你的狗腿打斷!”另外一個人聽了也很生氣,沒想到對方居然恐嚇自己!於是想,我得不到的東西,你也休想得到!這人心一橫,狠心說:“好,我先許願!我希望我的一隻眼睛瞎掉!”很快,這位旅行者的一隻眼睛瞎了,而他的同伴兩隻眼睛都瞎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