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堅持“剛直”還體現在不怕死上。對曾國藩來說,從他帶兵的那一刻起,便做好了犧牲自己的準備,他是帶著一種豁出去的心理,帶著竭盡血誠的心去領兵打仗的。所以麵對兩難選擇,他堅持了自己認為正確的東西。這份“剛”的堅持,必須有“無欲”做後盾。因為隻有舍得了“欲”,才“剛”得起來。試想一下,如果一個人連死都不怕,你覺得他還會怕什麼?
這也許就是“無欲則剛”的原因吧!
“官至二品,不為不尊。若於此時再不盡忠直言,更待何時乃可建言。”這再次體現了曾國藩“在其位,謀其政”的思想和做法。既然“躬身入局”,就要為“局”裏的事竭盡血誠。曾國藩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
因此,他敢直接批評他的頂頭上司。因為他堅信:“有所畏而不敢言者,人臣貪位之私心也。”
這時的曾國藩還是血氣方剛的,他堅忍剛直,一心為朝廷,所以他看不慣官場上的腐敗惡行。
這種不畏權勢、敢於直言的做事風格,在他在長沙練兵時,已經體現得淋漓盡致了。而這種做事風格,也是“剛”的體現。
他因為立誌於“出淤泥而不染”,遭到了地方官員的嘲笑、排擠和刁難,最後不得不逃離長沙,去了衡陽。所以曾國藩說:“凡有血氣,必有爭心。人之好勝,誰不如我,施諸己而不願,亦勿施於人。”
當然,久在官場,或者說已經過了血氣方剛的年紀,曾國藩在中年、晚年時,脾氣性格有了很大的改變。雖然他的內心依然“剛直”,但卻也懂得了斡旋。他懂得了脾氣暴躁、直來直去很可能會釀成大禍,而且對自己實現大誌不利,於是有了改變。
這種變化體現在鹹豐八年,這時的曾國藩剛剛複出,複出後的他不管是為人還是處事,都表現得非常成熟老練,既有著他以前堅持的“剛”,又有了適時的變通。這種將“剛直”和“圓通”相結合的方式,讓他變得非常老辣。而這種老辣,恰好是他的心態和意誌、地位及環境都發生了變化的結果。
梁啟超曾經說,如果把曾國藩老年時的心態和為人處世方式在他的壯年,大清王朝一定會因他而得到拯救。
其實在晚年,曾國藩的剛性已經被他的圓通全磨掉了,這也可以從他處理天津教案一事看出來。
那時候的他,不像年輕時那樣,堅持己見,將清王朝盡量不和洋人開釁的話拋在腦後,而是更多地考慮了清廷和慈禧的意見。如果既能堅持自己的立場,又不和洋人鬧僵,這就是兩全其美的事。
但曾國藩知道不可能。那時候的列強已經將中國當成了盤中餐,正想著多吃幾口呢,怎麼可能讓他堅持自己的立場。
於是,他有了攘外必先安內的想法,而這想法,也應和了慈禧太後的想法。他們采取了向洋人妥協的辦法。這位曾經“剛”到駁斥皇帝的曾國藩,最終在洋人麵前“軟”了下來。他開始忍辱負重,不過這時的忍辱,卻又沒有了年輕時忍辱時“臥薪嚐膽”的想法,雖然他不想做賣國賊,但他還是那麼做了。
如果曾國藩處理這件事時,還處在年輕時,還處在“剛”為上的時期,那麼他可能會不計個人得失,也不去想靠洋人鎮壓民族紛爭,而是先斬後奏,把洋人處死。那麼即使最後他被處死,洋人也找到了借口和清王朝開戰,但他留給後人的也不會是“賣國賊”而是英雄的稱號了。
可惜,此時的曾國藩顧慮多了起來:唉!還是維持住眼前的穩定吧!拯救中國的任務,就留給後人去做吧!我老了!
也許正是基於這樣的原因,曾國藩的晚年過得平靜,沒有危險,但卻也缺少激情,少了“剛直”。
麵對任何事的時候,隻有具有剛直精神,才會敢於堅持那些正確的東西,雖然也許帶給他的會是殺身之禍;麵對任何事時,如果沒有了剛直精神,也就沒有了做事的活力和動力,即使暫時成功,但最終還是會失敗。
“危險”和“失敗”,就看你更想要什麼了。
古人曾說:“善謀國者,不善於謀身”。確實如此,縱觀曆史,多少為朝廷、皇上忠心耿耿者,最終卻都不得善終,這都源於他們太過剛直,不懂變通。比如死於忠直的伍子胥、文種、商鞅、李牧、袁崇煥等。
雖然“剛直”的人很多都有不好的下場,但一個剛直、有氣節的人,還是很值得後人去學習和欽佩的,隻要去掉他們身上的缺點就行了。
對於剛直的人通常所犯的毛病,曾國藩曾說:“師其剛而去其傲,那就很好了。”
也就是說,如果剛直的人能夠去掉驕傲,那就完美了。
【延伸閱讀·曾國藩箴言】
擔當大事,全在明強二字。《中庸》學、問、思、辨、行五者,其要歸於愚必明,柔必強。凡事非氣不舉,非剛不濟,即修身養家,亦須以明強為本。難禁風浪四字譬還,甚好甚慰。古來豪傑皆以此四字為大忌。
【譯文】
能夠承擔指揮大事情,完全要靠“英明”與“堅強”。《中庸》說處事要:“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就是為了讓愚笨變得英明,柔弱變得堅強。天下無論什麼事情,都要靠勇氣、士氣才能成功,都要靠剛強才能達到目的,就算是自身修養和養護家族, 也必須以英明堅強為根本。“難禁風浪”這四個字如果能摒棄,那麼就非常好非常值得欣慰了。自古以來成功的人都以這四個字為大忌。
【點評】
人活一世,到處都充滿艱辛,而能夠躲過的,實在少之又少。即便是這樣,人們也要奮力戰勝困難,取得成功。而成功並不是屬於所有人的,更不是任何人能夠輕易取得的。決定成敗的因素有很多,俗話說,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拚。“英明”就是那天注定的三分,而“堅強”,就是自己打拚的七分。是的,堅強的意誌可以堅定必勝之心,從而讓自己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