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訣 英才(3 / 3)

【延伸閱讀·曾國藩箴言】

竊疑古人論將,神明變幻,不可方物,幾於百長並集,一短難容。恐亦史冊追崇之詞,初非預定之品。要以衡材不拘一格,論事不求苛細。無因寸朽而棄連抱,無施數古以失巨鱗。斯先哲之恒言,雖愚昧而可勉。

【譯文】

我對古人對將才的評論有些疑惑,因為他們總是把那些將才說得神乎其神,變化多端,高深莫測,幾乎把所有人的優點都集中於一個人的身上,沒有任何的缺點和短處。我想這可能隻是史書上的追捧溢美之詞,並非事先就已經定下的選拔將才的品位標準。因為選拔人才往往不拘一格,評論事理也不宜過分苛刻細密。不能因為有一小塊木頭腐朽了,就放棄一株幾個人才能合抱的參天大樹;也不能把漁網織得太密,以至於永遠也捕不到真正的大魚。這是先賢常常談論的至理名言,即使愚昧不明的人也可以與之共勉。

【點評】

劉邦建立大漢王朝後曾經這樣總結自己戰勝項羽的原因:“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裏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扶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範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一個人的智慧和才幹畢竟有限,要想成就大事,就必須得到英才良將的幫助,這就考驗了領導者用才的智慧和技巧。

在這個問題上,曾國藩有自己的看法:“雖有良藥,苟不當於病,不逮下品;雖有賢才,苟不適於用,不逮庸流。梁麗可以衝城,而不可以窒穴。嫠牛不可以捕鼠;騏驥不可以守閭。千金之劍,以之析薪,則不如斧。三代之鼎,以之墾田,則不如耜。當其時,當其事,則凡材亦奏神奇之效。否則鋙而終無所成。故世不患無才,患用才者不能器使而適用也。”

曾國藩用生活和生產過程中最為常見的事項說明了一個很簡單的道理,物盡其用,人盡其才。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一個人生到這個世界上都會有其存在的道理和價值。一個成功的領導者,最基本的能力就是“器使而適用”,使每一個人能夠將自己的才能發揮到極限,而不是懷才不遇。如果一個人的才華不能得到最理想的發揮,那麼他的領導者就算不上是成功的。就好比質地堅實的木梁可以在戰場上用於擊撞城門,而不可以用來堵洞穴;強壯的水牛不能用來捕捉老鼠;千裏馬不應該用來看守房門;萬事萬物都有它們存在的價值和合理性。價值千金的寶劍用來砍柴,還不如一般的斧頭;古老的寶鼎用來耕田,還不如犁。隻要是時間恰當,環境適當,即便不是佼佼者,也一定會閃耀出光芒。正如這個世界上沒有垃圾,隻有放錯位置的寶藏一樣,這個世界不是沒有人才,而是要看如何去使用人才。

曾國藩在這方麵的做法令民國高級將領蔡鍔將軍十分讚賞,他說道:“曾(曾國藩)謂人才以陶冶而成,胡(胡林翼)亦說人才由用人者之分量而出。可知用人不必拘定一格,而熏陶裁成之術,尤在用人者運之以精心,使人之各得顯其所長,去其所短而已。”

塔齊布是一位出色的湘軍將領,這位滿洲鑲黃旗人在鹹豐三年(1853年)曾國藩在長沙開始練湘軍時,還僅僅隻是個綠營守備,後來因為表現突出驍勇彪悍,逐步升級成為參將。曾國藩每次都看見他早早到場,認真指揮訓練,“執旗指揮,雖甚雨,矗立無惰容”,每當檢閱步卒,塔齊布都穿著短衣,腿插短刀侍立一旁。曾國藩覺得很奇怪,這位身材高大、麵赤身紅的滿族軍官實在異於其他將領。後來,曾國藩便把他叫到自己帳中,與之相談,發現此人雖然是八旗子弟,卻絲毫沒有紈絝之氣,吃苦耐勞,勤於事業,讓他大為讚賞。接著,曾國藩又到他管轄下的軍中檢查,見他訓練出來的隊伍軍容整齊,訓練精嚴,且士卒之間友善團結,毫無兵匪之氣。曾國藩不禁感歎道:“綠營兵中竟然有這樣的將領,實屬鳳毛麟角!”因此愈加敬佩塔齊布,開始傾身結納,著力籠絡。

但塔齊布的副將清德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小人,他十分嫉恨塔齊布的才勇,常在提督鮑起豹的麵前汙蔑塔齊布,說他的壞話。鮑提督也並非明理之人,總是不分青紅皂白,多次羞辱塔齊布。曾國藩於是上疏彈劾副將,為塔齊布正名,並向皇上褒獎塔齊布忠勇可大用,還曾向皇上擔保說,若塔齊布以後“有臨陣退縮之事,即將微臣一並治罪”。

果然,塔齊布在後來的湘潭之戰、嶽州之戰、小池口之戰和武昌之戰等戰役中,都表現出過人的勇敢,並因在被稱為“湘軍初興第一奇捷”——湘潭之戰中立了大功而被提升為提督,原湖南提督鮑起豹被革職。塔齊布位至大帥後,“遍賞提標兵,得軍功六品牌者三千人,使人人知新提督無修怨之心,標兵大歡”,還在左臂刺“忠心報國”四字,更使得士卒死力相效。

塔齊布不僅勇武異常,還體恤下士。夜晚的時候,他常常將士兵叫入自己帳中,聊聊家事,每每說到一些悲痛之事,還常常與士兵一起垂淚。他與士兵同甘共苦也在湘軍中頗有名聲。一次,德化縣令給這位大帥送了一張莞席,塔齊布說:“軍士皆臥草土,我睡莞席,豈能安枕?”立即下令退了回去。

塔齊布的種種表現都證明曾國藩識人用人之精準。曾國藩的知人用人之明還體現在對人才的優缺點、長短處的把握上。

在曾國藩的幕府中,李鴻章的長處在於聰慧靈敏,有才華,但是他畢竟初涉仕途,太過聰明反倒會顯得鋒芒畢露,曾國藩說他是“神采外騰”。所以曾國藩有意磨煉李鴻章,一是讓他知道官場如戰場,需小心謹慎,內斂沉穩,二是希望他能夠盡展其才,揚長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