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訣 納言(1 / 2)

就是他的學生李鴻章直言,說他“儒緩”,即遇事膽小、太過謹慎、遲緩、效率低下,曾國藩聽了也不生氣,而且還會自己反省。

正是他謙遜的態度成就了他,下麵就說說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幾次納諫。

第一是納郭嵩燾言:創建水師。

曾國藩正是因為創建水師,才讓湘軍名聞天下,也在那時候才真正受到清政府的重視,可以說,創立水師是曾國藩初期成敗的關鍵。

不過,這次創建水師,也得益於曾國藩的善於納言。

當時的清王朝正被太平天國逼得惶惶不安,曾國藩接受了鹹豐帝的上諭,去團練鄉民。在他創建湘軍的時候,他的幕僚郭嵩燾看出太平軍的水師非常強大,直接控製了長江水麵,即使曾國藩練的湘軍再厲害,麵對太平軍的水師也隻能在岸上望洋興歎。

頗有眼光的郭嵩燾覺得若要和太平軍一爭高下,必須先建水師。郭嵩燾並沒有直接把這個想法告訴曾國藩,而是說給了江忠源,江忠源又告訴了曾國藩。曾國藩一聽,這個主意好啊!

於是馬上上疏皇上,說了創建水師的想法。鹹豐帝竟然爽快地答應了,於是,曾國藩一邊籌建湘軍水師,一邊準備造戰船,買洋炮。

經過一番忙碌,在鹹豐四年初的時候,湘軍水師有大小船隻三百多隻,大小門炮四百多門,水師初具規模。最終,曾國藩憑借自己的湘軍和水師,打敗了太平天國。

第二是納陳士傑言:湘潭大捷。

1853年,太平軍將湘軍王鑫部圍困在嶽陽,陷入絕境。羽翼尚未豐滿的湘軍是否能打好這一仗,事關存亡。曾國藩很是為難,不知道要不要派兵為王鑫解困。於是便召開會議,請幕僚出謀劃策。

任職於吏部的七品小官陳士傑諫言道:“今獨可悉兵援湘潭,即不利,猶得保衡、永,圖再舉;若不顧根本,但圖進取(靖港),則一敗俱死矣。”曾國藩聽後雖有所悟,但還是有些猶豫,陳士傑又鼓動彭玉麟、楊載福兩位水師大將“俱陳上攻湘潭之便”。在這種情況下,曾國藩才下定決心先攻湘潭。

後來,湘潭大捷,殲滅太平軍四千餘人。而得以逃生的王鑫在後來的浙江和新疆戰役中均立了戰功。

除此而外,陳士傑還曾兩次諫言陷入困境的曾國藩,也均被曾國藩采納,也都因此擺脫了困境。由此可以說,接受陳士傑的諫言,為曾國藩以後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第三是納李元度總結三次失敗之言。

舉人出身的李元度和曾國藩有著很深的交情,他的“三不忘”之說,讓曾國藩受益匪淺。

1854年年底,曾國藩在和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作戰時,三次失敗。第一次敗於湖口,第二次敗於九江。第三次更慘,連他坐的船也被石達開俘去,雖然幸得逃生,但所帶文件都丟了。曾國藩覺得顏麵盡失,於是召集幕僚,總結湘軍三次大敗的原因。

就是他的學生李鴻章直言,說他“儒緩”,即遇事膽小、太過謹慎、遲緩、效率低下,曾國藩聽了也不生氣,而且還會自己反省。

正是他謙遜的態度成就了他,下麵就說說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幾次納諫。

第一是納郭嵩燾言:創建水師。

曾國藩正是因為創建水師,才讓湘軍名聞天下,也在那時候才真正受到清政府的重視,可以說,創立水師是曾國藩初期成敗的關鍵。

不過,這次創建水師,也得益於曾國藩的善於納言。

當時的清王朝正被太平天國逼得惶惶不安,曾國藩接受了鹹豐帝的上諭,去團練鄉民。在他創建湘軍的時候,他的幕僚郭嵩燾看出太平軍的水師非常強大,直接控製了長江水麵,即使曾國藩練的湘軍再厲害,麵對太平軍的水師也隻能在岸上望洋興歎。

頗有眼光的郭嵩燾覺得若要和太平軍一爭高下,必須先建水師。郭嵩燾並沒有直接把這個想法告訴曾國藩,而是說給了江忠源,江忠源又告訴了曾國藩。曾國藩一聽,這個主意好啊!

於是馬上上疏皇上,說了創建水師的想法。鹹豐帝竟然爽快地答應了,於是,曾國藩一邊籌建湘軍水師,一邊準備造戰船,買洋炮。

經過一番忙碌,在鹹豐四年初的時候,湘軍水師有大小船隻三百多隻,大小門炮四百多門,水師初具規模。最終,曾國藩憑借自己的湘軍和水師,打敗了太平天國。

第二是納陳士傑言:湘潭大捷。

1853年,太平軍將湘軍王鑫部圍困在嶽陽,陷入絕境。羽翼尚未豐滿的湘軍是否能打好這一仗,事關存亡。曾國藩很是為難,不知道要不要派兵為王鑫解困。於是便召開會議,請幕僚出謀劃策。

任職於吏部的七品小官陳士傑諫言道:“今獨可悉兵援湘潭,即不利,猶得保衡、永,圖再舉;若不顧根本,但圖進取(靖港),則一敗俱死矣。”曾國藩聽後雖有所悟,但還是有些猶豫,陳士傑又鼓動彭玉麟、楊載福兩位水師大將“俱陳上攻湘潭之便”。在這種情況下,曾國藩才下定決心先攻湘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