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訣 自強(3 / 3)

從以上的上疏內容中,完全可以看出曾國藩為了“自強”所做的努力了。

開展洋務運動

清政府為什麼害怕洋人?洋人為什麼能在中國的地盤上肆無忌憚?還不是因為他們會製造堅船利炮。

看著如此情況,一向很有遠見、思想超前的曾國藩便有了成熟的洋務思想。如果我們能自己造堅船利炮,還用費心思向外國人購置嗎?

基於如此想法,1871年,曾國藩在奪取安慶城後,創立了中國第一家生產近代化武器的軍械所——安慶軍械所。

善於籠絡人才、吸引人才是曾國藩的所長。很快,安慶軍械所便吸引了當時中國最優秀的科技人才——做設計的徐壽和做計算的華蘅芳。

軍械所的規模並不大,基本上都是手工生產。不過即使這樣也已經在當時的中國引起了強烈反響。因為它不是製造刀矛弓箭,而是在造子彈、火藥、炸藥、劈山炮、洋槍和火輪船。

不久,軍械所在徐壽父子和華蘅芳的辛苦努力下,造出了中國第一台蒸汽機,隨後又製造出了小火輪。徐壽父子和華蘅芳等人是憑借數學、物理知識,根據書上的一張輪機簡圖,然後在不斷觀察外國輪船的情況下,依靠簡陋的設備潛心設計和製造出來的。

當看到蒸汽機和小火輪時,曾國藩曾激動地在日記中寫道:“竊喜洋人之智巧,我中國人亦能為之,彼不能傲我以其所不知矣!”

曾國藩有理由驕傲,因為是他,讓中國在列強欺淩的年代,有了蒸汽機和小火輪的轟鳴,讓中國揚了眉、吐了氣,並揭開了洋務運動的序幕。當然,這一切的初衷,都是曾國藩想“自強”。

有了蒸汽機和小火輪,華蘅芳和徐壽等人又陸續完成了船體的設計和製造,並在1863年2月製造出了中國第一隻木殼小火輪。

曾國藩開展洋務運動、發展軍工業的勁頭更足了。

有一次曾國藩問容閎:“君以為今日欲為中國最有益最重要之事業,當從何著手?”

容閎說:“中國今日欲建設機器廠,必以先立普通基礎為主,不宜專以供特別之應用。所謂立普通基礎者,無他,即由此廠可造出種種分廠,更由分廠以專造各種特別之機械。簡言之,即此廠當有製造機器之機器,以立一切製造廠之基礎也。”

這種“立普通基礎”的工廠,不是專門製造某種武器或輪船,而是可以造出各種機器,是一切專業製造廠的基礎。

曾國藩一聽欣喜若狂,馬上聽從了容閎的主張,並保奏他為五品官銜,撥白銀六萬八千兩,派他赴美購買先進的機器設備。

同年10月,容閎將采購來的一百多種機器運到了上海。這也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次大規模引進西方先進設備,這些設備大大地充實了剛剛組建的江南機器製造總局,使之成為中國第一家近代大型軍工企業。這家企業也就是現如今的世界第三大造船廠——上海江南造船總廠。

曾國藩不僅創建江南機器製造廠,還聽取徐壽的建議,創建了翻譯館。同時設立兵工學校,並派幼童去國外留學。

曾國藩的種種“洋務”措施,雖然受到一些保守派的阻礙,但卻也在艱難中穩步地前進著,而這一切,都源自曾國藩內心的“自強”情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