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蔣龍各懷鬼胎
在蔣介石集中全力經營這條國際路線時,他同統治雲南的龍雲發生著尖銳的矛盾。蔣、龍各懷鬼胎。蔣介石企圖利用抗日幌子,處心積慮“統一”雲南;而龍雲則處處防備蔣介石的這一手,堅持龍氏小王朝獨攬雲南政治經濟軍事大權的局麵。關於雲南的政治蔣介石不能過問;經濟方麵一直到1941年前後,雲南仍使用它自行發行的“滇幣”;軍事上則中央軍不能入境。
蔣介石這時對龍雲所運用的政治手腕是:一麵派中央大員如宋子文等人向龍雲多方疏通、拉攏,一麵以準備遠征為理由,將他的嫡係部隊先後向滇黔、滇川、滇康邊境陸續集中。計先後集中的部隊有:滇黔邊境:在興仁、興義附近整訓的為第6軍甘麗初部三個師(第49師、第93師、暫55師);在安順、盤縣附近整訓的為第5軍杜聿明所部三個師(新22師、第96師、第200師)及機械化部隊。
滇川邊境:在瀘州、敘永附近整訓的為71軍鍾彬部兩個師(第87師、第88師);另有新29師馬維驥部。
滇康邊境:在西昌、會理附近為第71軍等36師。
滇桂邊境:為第54軍黃維(以後為闕漢騫)部的第14師、第50師、第198師。
川黔境內:為第2軍王淩雲部的198師、第76師、第33師;稅警總團孫立人部(1941年底編為新38師),新28師劉伯龍部——這兩個單位以後編為第66軍,屬張軫部。(另外有遠征以後增調的部隊未列入。)以上部隊大概是自1940年9月間日寇侵入越南時即開始集中,但因蔣、龍間的矛盾,長期未能入滇。一直到1941年中英軍事同盟醞釀期間,準備雙方協力保全滇緬路及仰光國際交通線,蔣龍之間經過長期曲折的商討,這年秋冬間,第6軍49師彭璧生部先開滇緬路擔任護路,第5軍也開入雲南楊林、沾益、曲靖等處。不久蔣介石在雲南成立軍事委員會駐滇參謀團,以林蔚任團長,並成立昆明防守司令部,以我兼任司令。接著第6軍93師陸續開往車裏、佛海布防。至12月間又將新28師、新29師、新38師三個師編為66軍,以張軫任軍長,準備參加緬甸遠征。
(三)中國緬印馬軍事考察團
英國是一個老牌的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國家,十分自高自大。它向來慣用兩麵手法控治歐洲大陸,挑撥戰爭,從中漁利,這是它的拿手好戲。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不久,英國為了同法國爭奪歐洲霸權,就逐漸支持德國法西斯主義,並妄圖慫動希特勒進攻蘇聯。正是玩火者必自焚,希特勒並未完全依照張伯倫的意圖首先進攻蘇聯,相反地是在並吞了一係列小國之後,於1940年先下手它的老伴法國。5月10日張伯倫垮台,6月4日英法軍在敦克爾克丟盔棄甲大撤退,倫敦一時張皇失措。可是英國並未接受這一教訓,對日本法西斯主義者的瘋狂侵略提高警惕,積極在緬甸布防。反而幻想仍用兩麵手法敷衍日本,以保全它在遠東殖民地的大後方,7月18日同日本正式成立封鎖滇緬路3個月的協定。但日本法西斯主義者並未因英國的拉攏而停止它獨霸亞洲的野心,相反地正是利用這一協定看破英國的弱點,於9月間侵入越南,並與泰國簽訂友好條約,直接威脅到馬來亞、新加坡、緬甸等英國殖民地。
(二)蔣龍各懷鬼胎
在蔣介石集中全力經營這條國際路線時,他同統治雲南的龍雲發生著尖銳的矛盾。蔣、龍各懷鬼胎。蔣介石企圖利用抗日幌子,處心積慮“統一”雲南;而龍雲則處處防備蔣介石的這一手,堅持龍氏小王朝獨攬雲南政治經濟軍事大權的局麵。關於雲南的政治蔣介石不能過問;經濟方麵一直到1941年前後,雲南仍使用它自行發行的“滇幣”;軍事上則中央軍不能入境。
蔣介石這時對龍雲所運用的政治手腕是:一麵派中央大員如宋子文等人向龍雲多方疏通、拉攏,一麵以準備遠征為理由,將他的嫡係部隊先後向滇黔、滇川、滇康邊境陸續集中。計先後集中的部隊有:滇黔邊境:在興仁、興義附近整訓的為第6軍甘麗初部三個師(第49師、第93師、暫55師);在安順、盤縣附近整訓的為第5軍杜聿明所部三個師(新22師、第96師、第200師)及機械化部隊。
滇川邊境:在瀘州、敘永附近整訓的為71軍鍾彬部兩個師(第87師、第88師);另有新29師馬維驥部。
滇康邊境:在西昌、會理附近為第71軍等36師。
滇桂邊境:為第54軍黃維(以後為闕漢騫)部的第14師、第50師、第198師。
川黔境內:為第2軍王淩雲部的198師、第76師、第33師;稅警總團孫立人部(1941年底編為新38師),新28師劉伯龍部——這兩個單位以後編為第66軍,屬張軫部。(另外有遠征以後增調的部隊未列入。)以上部隊大概是自1940年9月間日寇侵入越南時即開始集中,但因蔣、龍間的矛盾,長期未能入滇。一直到1941年中英軍事同盟醞釀期間,準備雙方協力保全滇緬路及仰光國際交通線,蔣龍之間經過長期曲折的商討,這年秋冬間,第6軍49師彭璧生部先開滇緬路擔任護路,第5軍也開入雲南楊林、沾益、曲靖等處。不久蔣介石在雲南成立軍事委員會駐滇參謀團,以林蔚任團長,並成立昆明防守司令部,以我兼任司令。接著第6軍93師陸續開往車裏、佛海布防。至12月間又將新28師、新29師、新38師三個師編為66軍,以張軫任軍長,準備參加緬甸遠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