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二戰期間印度紀行(2 / 3)

設想方案的構思十分偶然。在達卡試飛時,一位英國飛行員偶然開玩笑說:中國內地物資戍缺乏,這個雙座教練機,可以坐1人駕駛,另一個空位,大可帶些中國內地急需的藥品、奶粉等回去。正是這句玩笑的話,給我們一點啟發:有無可能利用空座艙裝設一個加油箱,以解決困難之一航程太短。這個問題如能解決,剩下還有飛行路線和最佳飛越時間的選擇,以及飛行時的組織和帶隊技巧等問題。

在K中校協助下,我們認定,按萊因機前座座艙的空間,去除座位,最大限度地設計並試製桶形附加油箱。這樣,估算飛機總油量,從印度定江飛越“駝峰”,選擇較低山脈航線,考慮到一定的飛行高度和可能的偏離,還是能夠飛到雲南保山的。這是一個大膽的設想,也有一定的冒險因素。我和英方技術人員反複推敲、設計、試裝,大約半個月後,改裝完成。經過多次修改、試車和航程高度試飛,認為方案具有一定的冒險性,但更有成功的把握。於是分別報告重慶航委會和昆明空軍軍官學校,要求同意並派有經驗和領隊能力的飛行員來驗收接機。事後了解,這個方案在重慶和昆明引起的態度有讚同、疑慮和不安,經過幾度反複,終於下決心同意了。

第一批派來的飛行員果然都是有經驗的,其中有人曾任大、中、分隊長,有的是現任教官。他們到達以後,我們邀請英、美飛行員共同詳細研究飛行路線,議定在定江機場加油後,避開高峰,先飛緬甸密支那上空,然後經畹町公路飛行。其次是研究飛行高度、時間等航行技術問題,特別是必須保持編隊飛行,依靠領隊準確無誤的飛行動作指揮全隊行動協調並多次進行了達卡到定江間的訓練飛行。

內飛時,第一批領隊是空軍教官梁亦權,他是航校飛行第2期畢業,有長期飛行經驗,對瑞安教練機的性能也足夠熟悉。但是他個性有個缺點,就是比較剛愎自用,因此對新航線的艱險複雜認識不足,對帶領編隊飛行重視不夠,以至第一批9架,雖然安全飛越“駝峰”,而到達雲南境內後,由於指揮聯絡失當,在保山、祥雲附近,竟有3架飛機墜毀或撞碰,人員傷亡。他受到退役處理,以後轉到中國航空公司為副駕駛員,安全記錄良好。

稍後,第二批萊因機照原方案進行,全部順利到過昆明。這批萊因教練機就是這樣內飛的。

(四)局勢發展,充實機構

到印後半年期間,二次大戰東南亞地區戰局進一步擴大,日本侵略軍探知盟軍意圖後,開始對印度東北地區進行偵察與空襲,盟軍也不斷調整加強,目的是爭奪印度東北角地區,以便打通印——緬——中公路。

滇緬公路是1939年開通的,它的路線是昆明——大理——湄公河(Mekong River)——薩爾文江(Salween River,即怒江)——中國邊境最後一站畹町(Wanting),然後越國境到緬甸的繆斯(Mu),經過緬境二段180千米山路到達緬甸的臘戍(Lashio),到此即有鐵路聯接,直通仰光。但是,英國政府於194O年7月l8日~8月l8日受到日本威脅,曾一度停止通車。以後緬甸失陷,全境被日軍占領。滇緬公路這條國際陸路通道就完全失效了。

這時東南亞戰區的重要戰略就是要打通中國的陸路國際通道。盟軍於1943~l944年間,曾動用很多兵力,付出重大犧牲,終於奪回了這個地區,開始修築從印度阿薩姆邦的利多(Ledo) 到緬甸的密支那(Myitkyina)公路,該路終於在l945年1月通行。這就是當時所謂的史迪威公路(以中國戰區參謀長美國史迪威將軍之名命名)。

爭奪印度東北地區行動開始後,加爾各答實行空防,管製燈火,曾遭受幾次輕微夜間空襲,但損失不大。

與此同時,加爾各答作為物資轉運和各國人員往來的樞紐,地位日益重要。因此,航委會擴建在印組織,成立駐印辦事處,委羅惠僑為主任,駐卡拉奇,下設新德裏、加爾各答及定江三個辦事處,分別由鄭汝鏞、雲鐸、林祖心任專員,而實際業務,三處都是獨立活動的。賴遜岩駐卡拉奇,總管飛行工作。

為了便於飛行管製和聯絡,航委會派出電台,配置到航線經過各地,主要任務是為飛機航行的機務、報務、氣象、通信等服務,日夜三班,與國內機場電台保持聯係。各台均由各辦事處指導,轉發日常經費,提供便利條件。這些電台人員,隻有很少的人掌握印度通行的英語,因此,我們常去充當中、印、英、美幾方的聯係人和譯員,特別是成批飛機過境之時。

這時,駐印工作同事,在卡拉奇有羅惠僑、賴遜岩、鄭兆玲、任讚民等;在加爾各答有昊增鶴、某華僑、西南聯大畢業的劉瑩等;在定江有林祖心、李永熹、胡旭光、蔣滂孫等人。此外,還有兩人是航委會基層單位直接派駐恰堡機場與美軍聯絡本單位物資內運問題的,一是餘秉樞(1943年),代表單位已不記得,另一人是錢學渠(稍後),代表大定發動機廠。

定江地位偏僻,是貧困的阿薩姆邦落後地區,除茶園外,幾乎沒有其他工、農、商業,居民極少,大部分是茶園工人,生活艱苦,多是文盲。按當時我們標準,雇用1名勤雜工,工資定為3O~4O盧比,但是當地官史對印度居民非常苛刻,並不同情或改善他們的待遇。因此,定江辦事處雇用3人,隻付一份工資,英國殖民主義者的剝削以至於此!

(五)美印——緬——中國際飛行航線

這條飛行路線是應盟軍對日作戰的需要而開辟的。它從美國本土東岸出發,飛越大西洋,經非洲西海岸,橫穿非洲大陸至埃及開羅或亞曆山大港,再到達印度西海岸的卡拉奇。由美國東海岸到卡拉奇的飛行距離大約為20000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