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二戰期間印度紀行(3 / 3)

在印度境內,大體上由卡拉奇經過焦特布爾(Jodhpur)阿拉哈巴德(AⅡahabad或譯為安拉阿巴德)達卡(Dacca或Dhada)或加爾各答——定江——昆明。卡拉奇到我國雲南邊境空中距離約3000千米。

1942年上半年,這條軍用航線開始運行。先是美軍飛機往來探測航路,繼而正式通航,頻繁往來於印度、昆明之間,機種也逐步增多。由於租借法案生效,援助中國的作戰飛機也陸續按此航線飛往昆明。在此期間,多批飛機都在卡拉奇由美方交給中方,以後由中國自己飛回昆明。因此,不時有成批的接機飛行員由昆明乘民航飛機到加爾各答,轉去卡拉奇,或乘軍機直飛卡拉奇,前後有數百人,其中我記得的有王漢勳、鄭少愚、董明德、陽永光、王玉奎等,有些曾任飛行大、中隊長,人數很多,有較好的飛行記錄,甚至抗日戰功。

這些接收內飛的軍用飛機的機種、型號、批數、架數等,我處沒有統計。記憶較深者有P-43約l00架,P-66約120架,還有一批B-25轟炸機,估計不超過27架。接機飛回過程中,大部分都很成功,很少失事。

最早運行時(確切時間、人名難以回憶),有一批飛機,大約是P-43,從卡拉奇起飛後,到達焦特布爾附近時,遇到突然發生的沙暴(就是沒有預報,沒有跡象的強烈大風,夾以大量細沙,如同黃粉,至使空中混沌,有如黃霧,不見天日)。雖然這些飛機都有通話設備,飛行人員也有經驗,但事起突然,從未經曆,難以控製,以至編隊離散,各自拚搏。結果,一批約9架中,有3~5架不同程度失事,機毀人亡,其餘安然落地獲救。這和氣象預報不準,人地生疏,沒有這類經驗有關。

另外一次,一批P-43、P-66飛機航行中,發現機身附加油箱漏油,於是在加爾各答達姆達姆機場(Dum Dum Station)降落。我們檢查,證實情況嚴重,但沒有備件可換。美軍人員認為,可以修補堵漏,但在印度沒有材料,隻好停飛等待。我們考慮,加爾各答機場秩序較亂,又無空餘機棚,隻能露天停放,也多損壞。和英軍第22l聯隊商量後,我們大膽采用一種印度的新產品封口膠。施工後,經過48小時,雖然烈日當空,接口焦熱,而漏油停止,密封牢固。經過多次地麵試車運轉並試飛振動後,也無泄漏,於是大膽續航,安全飛抵昆明。

那些接機的飛航人員,時常和我交談來印的感受。

他們在天空飛行,由於強烈的氣流作用,如同船隻航行在波浪滔天的海洋一樣,機身簸動,令人嘔吐。印度東北部的冬季溫度之低(特別是夜間)不亞於國內,大大出乎他們的意料,使得他們啼笑皆非。他們到了定江,換乘火車到加爾各答,夜間寒冷,難以入眠。天明日出,氣溫陡升,又是一番景象。孔雀、白鵝,成群結隊,安間漫步,比翼而飛。花臉猴和老鷹,在熱鬧的車站,也常見到。

在卡拉奇,他們住在營房,麵臨大海,是一所一所的單獨房屋,互不接連。有時競有狼群出現。這些住所是專為中國空軍所設,常住空勤和地勤人員,最多時達千人。一段時間後,他們轉移到美軍空軍基地,和美軍人員一同練習,熟悉新式飛機。他們一般大約在卡拉奇駐留3個月,達到要求後,駕機飛回國內,參加抗日空戰。

一個插曲。大約l942年4月,由於工作需要,派遣吳增鶴常駐阿拉哈巴德,主要是辦理鐵路物資轉運,將印度西海岸和南海岸到達物資,經阿拉哈巴德運往定江,不再經過加爾各答。但是,隨著國際航空路線的形成,阿拉哈巴德約居印度境內航程之半,常有飛機起落,地位重要,修理維護與接待聯係工作,日益加重。飛行任務與美軍關係較多,地麵服務,則與英軍聯係為主,而飛機是我們的,常有需要協調安排,這些都交由吳增鶴負責。本來工作順利,一切正常。但是,不知什麼機遇,吳增鶴在該城認識印度政治家尼赫魯的兩位侄女,有些社交往來。吳是中央大學和空軍機校高級班畢業,年輕好動。這本不是什麼大事,也未逾越社交軌道,更無任何政治背景,不知怎樣,竟然風傳到重慶航委會,一紙電文,調他立返重慶,也許是由於當時尼赫魯在印度政治家中是中間偏左之故。

(六)空運剪影,抗戰武器運進,戰略物資運出

中緬公路中斷後,中印空運航線興起。據美國記者T?杜爾丁介紹,美國運輸機以印度定江為起點,到雲南境內機場降落,單程航線就超過8OO千米,每月運進中國的軍需品,竟超出中緬公路以前的運輸量。中緬公路運輸最高時1個月有13000噸,並且不全是軍用品。這條航線裝運的有汽油、彈藥、槍炮、飛機發動機和零件、吉普車、卡車等。有史以來任何一次最難的單純運輸工作都沒有這樣艱巨,可以說,這是最困難而最危險的。那些雙發動機以及後來四發動機飛機,滿載軍品,日夜不停,穿梭往返,飛越這條喜馬拉雅山的特殊航線。那裏有蜿蜒密集的高山峻嶺,巍然作鋸齒形狀鋪滿冰雪的山峰,高達6000米。空運機飛越“駝峰”,進入時要抵抗印度洋吹來的季風,出去時又要穿過世界屋脊高山氣流。高空飛行,飛機有時結冰。航程中,駕駛員大部分時間須用氧氣麵罩呼吸。由於各種原因飛機失事,機組人員跳傘或死難者,為數不少。此外,運輸機沒有武器,有時遭日本戰鬥機突然襲擊,十分危險。就連降落的機場,也常有敵人間隙性地轟炸破壞,地麵工作人員也不安全。盡管如此,航線上大量的軍民,忍饑耐渴,甘心吃苦;都是為了一個目標,戰勝侵略者,恢複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