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鄧小平不斷地向國內外朋友和各界人士闡述中國中央政府在台灣問題上采取的這種“合情合理的現實態度”。
在鄧小平的主持下,中國共產黨審時度勢,一方麵實行改革開放、加快經濟發展的政策;另一方麵為完成祖國統一大業,逐漸醞釀解決台灣問題的科學構想。
這一發展目標和發展戰略,鄧小平在1979年12月6日會見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時,清楚地表述了出來。他說:我們提出了台灣回歸祖國,實現祖國統一的目標。實現這個目標,要從現實情況出發。對台灣,我們的條件是很簡單的,那就是,台灣的製度不變,生活方式不變,台灣與外國的民間關係不變,包括外國在台灣的投資、民間交往照舊。這就是說,外國可以照舊對台灣投資。即使台灣與祖國統一起來後,外國投資也不受任何影響,我們尊重投資者的利益。台灣作為一個地方政府,可以擁有自己的自衛力量,軍事力量。條件隻有一條,那就是,台灣要作為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作為中國的一個地方政府,擁有充分的自治權。
解決台灣問題的思路,是中國共產黨幾代人長期探索的結果。台灣、香港、澳門回歸祖國,是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等中共領導人的未竟之業。早在1974年,81歲高齡的毛澤東曾指著一旁的鄧小平等人向來訪的英國首相希思說:中國統一這件事,我恐怕看不到了。這是他們的事了。
作為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鄧小平將實現祖國真正統一,當作責無旁貸的曆史重任,決心在自己這一代人的有生之年圓統一之夢!
進入20世紀80年代,台灣問題的解決顯得更加緊迫和重要。
1980年1月1日,鄧小平在政協全國委員會舉行的新年茶話會上再次發表元旦講話。他強調,80年代是十分重要的年代,我們一定要在這10年中取得顯著的成就,以保證在本世紀末實現四個現代化。鄧小平指出:“去年元旦我講了三件大事,即全國工作著重點的轉移、中美建交和台灣歸回祖國提到重要議事日程上來。如果說去年元旦很有意義,那麼今年元旦意義更大,因為這個元旦是跨入80年代的第一天。80年代是十分重要的年代,是我們實現四個現代化的重要年代。因為我們要實現四化還有兩個10年。如果在80年代這個10年中我們不能取得顯著成就,那麼我們在本世紀末實現四化的目標就會告吹。在80年代中,我們要在國際事務中起到自己的作用,還要把台灣歸回祖國、完成祖國統一大業始終放在重要議事日程上。這就說明,我們在80年代的任務是十分繁重的。”
半個月後,鄧小平在中共中央召集的幹部會議上講話,把“台灣歸回祖國,實現祖國統一”與“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加緊經濟建設,加緊四個現代化建設”一道,作為“我們在80年代要做的三件大事”。他說:“三件事的核心是現代化建設。這是我們解決國際問題、國內問題的最主要的條件。一切決定於我們自己的事情幹得好不好。”
鄧小平強調:“台灣歸回祖國、祖國統一的實現,歸根到底還是要把我們自己的事情搞好。我們政治上和經濟製度上比台灣優越,經濟發展上也要比台灣有一定程度的優越,沒有這一點不行。四個現代化搞好了,經濟發展了,我們實現統一的力量就不同了。”
鄧小平的這一重要講話,為我們黨和國家進入20世紀80年代後的工作指明了方向。3年後,他在對美國眾議院議長奧尼爾提起中國的三大任務時進一步指出:“我們已經宣布中國80年代的三大任務,實際不隻限於80年代、90年代,甚至90年代以後都還必須堅持這三大任務。這是擺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考慮和堅持的三大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