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身體力行宣講對台政策(3 / 3)

“一國兩製”在香港、澳門問題上的成功實踐,也為鄧小平理論提供了更為精彩和豐富的內容。就在關於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簽字的當月,鄧小平公開表示:“一國兩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題中應有之義。

4月16日,鄧小平在會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時說:“我們堅持社會主義製度,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是老早就確定了的,寫在憲法上的。我們製定的一些政策,包括對香港、澳門、台灣的政策,也是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基礎上製定的。沒有中國共產黨,沒有中國的社會主義,誰能夠製定這樣的政策?沒有哪個人有這個膽識,哪一個黨派都不行。你們看我這個講法對不對?沒有一點膽略是不行的。這個膽略是要有基礎的,這就是社會主義製度,是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中國。我們搞的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所以才製定‘一國兩製''的政策,才可以允許兩種製度存在。沒有點勇氣是不行的,這個勇氣是建築在人民擁護的基礎上的。”

1989年11月6日至9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十三屆五中全會。全會討論並通過了《關於同意鄧小平辭去中共中央軍委主席職務的決定》,決定江澤民任中央軍委主席。此後,鄧小平從黨和國家的領導崗位上完全退了下來,但是,他的思想並沒有停止思考黨和國家的重大問題。台灣問題,就是他一直思考的一個重點。

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鄧小平始終以高度的曆史責任感關注著祖國的統一大業。徹底退下來以後,他還多次聽取對台工作彙報,並會見台灣同胞、海外僑胞和一些與台灣有關的人士。

1990年9月15日,針對台灣當局在國際上製造“一國兩府”的企圖,鄧小平在會見馬來西亞郭氏兄弟集團董事長郭鶴年時明確表示:“現在台灣有人想搞‘一國兩府'',連聯合國的局麵都想改變,實際上還是搞‘兩個中國''。怎麼能把台灣當局稱為中國政府呢?這不行。再沒有比‘一國兩製''的辦法更合理的了。現在對台灣是個機會,對整個民族是個機會,需要大家努力,推動台灣走向統一。大陸是中國的主體,有11億人口。其中漢族占92%,少數民族占8%。我們的民族政策是正確的,是真正的民族平等。我們十分注意照顧少數民族的利益。中國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沒有大的民族糾紛。大陸同胞,台灣、香港、澳門的同胞,還有海外華僑,大家都是中華民族子孫。我們要共同奮鬥,實現祖國統一和民族振興。”

直到1992年春天,鄧小平在南巡期間還思考著如何才能實現“一國兩製”的問題。他告誡說:要抓住時機,發展自己,關鍵是發展經濟。現在,周邊一些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比我們快,如果我們不發展或發展得太慢,老百姓一比較就有問題了。所以,能發展就不要阻擋,有條件的地方要盡可能搞快點,隻要是講效益,講質量,搞外向型經濟,就沒有什麼可以擔心的。要上幾個台階,力爭用20年時間趕上新加坡、香港、台灣和韓國這亞洲“四小龍”。

小平同誌解決台灣問題的偉大科學構想和理論,將繼續指導著我們為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而奮鬥。在現階段複雜的台海局勢和國際形勢下,我們更加需要用小平同誌的理論思想來指導對台工作,不斷推進兩岸關係向和平穩定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