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政治關係(1989—2002年)(3 / 3)

針對台灣當局在國際社會的分裂活動,中國政府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在國際上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尊嚴和領土完整,對台灣當局分裂祖國的各種行徑進行了堅決的鬥爭。聯合國組織和與中國建交的絕大多數國家都重視同中國的友好關係,世界上隻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人民的惟一合法政府,更加為國際社會所普遍承認。台灣當局在國際社會製造“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各種圖謀屢遭失敗。

(一) 世界上隻有一個中國已成為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一個中國原則經曆了國際局勢的劇烈變化,在世界風雲中愈顯出合法性、合理性、正當性,顛撲不破。國際社會承認一個中國的大框架是穩定的。1999年7月,李登輝公然拋出“兩國論”後,100多個國家重申堅持一個中國政策,美國總統克林頓主動與江澤民主席通話,重申美將堅持一個中國政策和對台“三不支持”承諾。2000年3月,陳水扁當選後,130多個國家重申堅持一個中國政策,明確表示不與台灣發展官方關係。這一切充分表明,一個中國原則已在國際社會深入人心。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迅速發展,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日益提高,國際社會更加重視中國的大國地位。我國與發展中國家友好合作關係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在台灣問題上支持中國政府的原則立場,不與台發展官方關係,成為國際社會堅持一個中國政策的重要力量。一些台“邦交國”也開始檢視其對華政策,有的已經與我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目前,與我建交的國家有165個,台灣所謂“邦交國”減少到27個。

(二)中美關係在曲折中保持發展的勢頭

13年來,中美關係經曆了種種曲折。1995年5月美國政府允許李登輝訪美,中美關係陷入低潮。我對美進行了嚴正交涉。10月24日,江澤民主席在聯合國會見美國總統克林頓時強調,“影響中美關係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問題是台灣問題,構成中美關係基礎的三個聯合公報的核心問題也是台灣問題。我們不希望再發生兩國關係穩定發展受到幹擾的事件”。1997年10月江澤民主席訪問美國,推動中美關係朝良性發展。1998年6月底7月初,克林頓訪問中國,中美雙方領導人進行了積極的、建設性的和富有成果的會談,達成了廣泛而重要的共識。6月30日,克林頓在上海公開表示,美不支持“台獨”、不支持“兩個中國”、“一中一台”、不支持台灣加入由主權國家組成的國際組織(即“三不支持”承諾)。中美關係的發展,美方作出“三不支持”的承諾,對台灣分裂勢力給予沉重打擊。1999年,接連發生美轟炸我駐南斯拉夫使館和李登輝拋出“兩國論”,給中美關係帶來極大麻煩。7月,江主席與克林頓通電話;9月,江主席在奧克蘭參加亞太經合組織第七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同克林頓舉行正式會晤,先後就中美關係與台灣問題闡述了中國政府的原則立場,希望美國政府切實遵守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和“三不支持”承諾,強調李登輝是中美關係的“麻煩製造者”。克林頓表示,他完全理解台灣問題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問題;李登輝的“兩國論”給中國和美國都製造了許多麻煩。

布什政府執政後,中美關係一波幾折。先後發生中美撞機、美宣布大規模售台武器方案及布什發表“竭盡全力協防台灣”的錯誤言論等嚴重事件,對中美關係造成進一步損害。對此中央開展了有理有利有節的鬥爭。經過中美雙方的共同努力,特別是2001年10月江主席與布什總統在上海會晤、2002年2月布什總統訪華和同年10月江主席訪美,為推動中美關係在新世紀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曆史性的機遇。雙方同意,加強合作,增進信任,發展建設性合作關係。

(三)台加入聯合國和世衛組織的圖謀遭到重大挫敗

台灣分裂勢力一直把加入聯合國作為其在國際上進行分裂活動的重要目標之一。1993年以來,台灣當局重金拉攏一些“邦交國”,每年都炮製所謂台灣“參與”聯合國提案,為台加入聯合國鼓噪。對此,我外交部門積極宣傳一個中國政策,堅決反對台灣當局擠入聯合國的分裂活動,取得大多數國家的認可和支持。從1999年起,美、英、法等西方國家連續在聯大公開發言反對所謂“台灣加入聯合國”提案。2002年第57屆聯合國大會總務委員會作出決定,連續第十次拒絕台灣“參與”聯合國提案。1996年以來,台灣當局以台灣民眾的衛生健康為借口,企圖擠入隻有主權國家才能參加的世界衛生組織,均遭到挫敗。這充分反映了國際社會普遍奉行一個中國政策,台灣當局的分裂圖謀難以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