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來分析你的必勝優勢(1 / 2)

快來分析你的必勝優勢

找工作就是人崗匹配,不能高攀,高攀達不到目標,浪費時間。也不能低就,低就浪費自己的資源,心態不平衡,容易跳來跳去,也浪費時間。找工作嘛,難就難在“高不成低不就”上。高攀和低就,都是在拿青春賭明天。在激烈的競爭中,每個職場人士都要有定位人生的能力:即自我的人生價值和角色定位、人生主要目標的設定等等,一個人能否取得事業上的成功,關鍵在於是否能準確識別並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

在飛速變化的職場上,很多人即使已身為高端人才、身處高級主管的位置,也會有危機感。所以,很多職場人士平時努力工作,業餘拚命充電,生怕自己被時代淘汰。理性的職場人,都會為自己的職業發展做切實可行的規劃,而充電計劃是職業規劃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職場選擇中,站在十字路口徘徊的人,更應該通過及時充電並分析自己的優勢,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崗位,走出職場的困惑期。

在本節,我特地從一個做職業顧問的朋友那裏,找來幾個典型案例給大家看。

案例1:馮小寧是Z大畢業不久的醫藥化工係學生。這個專業是出了名的“吃不飽,餓不死”,所以馮小寧很快找到一份專業對口的工作。但是工作後,她發現自己越來越討厭這個專業,幹得越來越沒勁,心裏老是想逃離這份工作。機會終於來了,她跳槽到一家中型公司做文秘。可是文筆不是她的專長,公文寫作一塌糊塗,其他瑣碎的日常辦公室工作也讓她十分頭疼。沒幾天她就感到沒多大意思,又想去做人力資源,可是既沒有培訓過又沒有工作經驗,找了幾家,連麵試機會都沒有。馮小寧真的很茫然:我希望能快速成長,應該選擇什麼樣的渠道?

大學四年的基礎理論學習,是一個人未來職業發展的基礎,對於初入職場、毫無經驗的大學生,也是唯一的一塊敲門磚。輕易丟掉自己的專業,跨入另一個行業,自己就是一個高中生,缺乏專業背景和正規培訓,肯定是一個弱項和缺欠。這麼做不但會使自己沒有任何優勢可言,更談不上競爭力。因此,大學生找工作,盡可能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內去選擇自己喜歡的工作,否則,就是自我貶值。如果你已經改行,應該盡快選擇一個與從事職業相關的專業,趕緊補補課,充充電,以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增加職場競爭力。

案例2:郭慶,機電一體化專業畢業。他搞了5年電氣工程,但是,越做越沒有勁頭。他覺得:電氣是自己感興趣的專業,做下去,雖沒有厭倦,但前景不看好,屬於非主流行業。而且,他也不想做技術了,覺得總是輕車熟路地解決一些單一的技術問題,思維僵化,沒有新鮮感。他準備一年後做計算機開發的培訓,然後做幾年計算機,去搞IC設計。

郭慶應該通過職業測評,分析一下自身實力和優勢,如果還是適合做技術,那麼將前麵5年積累的經驗一次清零就太可惜了。如果從個人優勢來說,最好是做電氣,一直做下去。如果電子電路基礎、數字電路基礎都很好,行業內調整會更好。IC設計當然不錯,但是學IT專業的一大把,半路出家競爭得過他們嗎?離開了自己的優勢去競爭,很容易給自己造成痛苦,令自己思緒紊亂。郭慶應該充分發揮自己特長,利用業餘時間補充IT知識,爭取做個新型的複合型人才。知識的更新速度是飛快的,職場中人要想在日新月異的行業中求得發展,就必須主動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掌握最新的技能、技術,為自己職業的發展補充新鮮血液。職業生涯本身就是一個不斷深造、不斷積累、不斷提升的過程,如果不學習,不接受新事物,不用新近出現的知識、技術武裝自己,當新技術普遍運用時,你就有可能被淘汰掉。